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病证 » 消渴

消渴

姚国美
姚国美

口渴引饮,随饮随渴,或能食消谷,食已即饥,其名曰消,乃水火不交,燥淫于内,甚则谷气下泄,小便反甜,特以病分三焦,燥有阴阳,故现证亦有微甚浅深之不同耳。

口燥舌干,烦渴引饮,小便短少者,此肺阴受伤,燥现于上,名曰上消,宜二冬汤以清润之;若大便如常,小便清利,脉虚而弱,乃气虚不能输布津液,宜《宣明》黄芪六一散益气生津。

二冬汤:天冬 麦冬 花粉 黄芩 知母 甘草 人参 荷叶

《宣明》黄芪六一散:

棉黄芪六两(去芦,蜜炙,一半生焙,一半淡盐水润,饭上蒸,三次焙干)  甘草一两(半生半炙)

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早晨、日午温酒调下。

烦渴善饥,饮食虽倍,不为肌肉,甚则小便频数如泔,此阳明燥火偏亢,消灼胃液,名曰中消,宜黄连消渴方苦降柔润;若兼大便不通,脉象沉而有力者,则宜泄热救阴,调胃承气汤主之。其有忧思过度,心脾郁结,气血暗伤,亦致饥渴消瘦,但不似阳消之能食善饮者,乃二阳之病发心脾,传为风消。风偏胜者,饥则头眩,饱则胀满,宜乌梅木瓜汤醒脾敛肝;正偏虚者,少气懒言,饥则怔忡,宜归脾汤养血扶脾。

黄连消渴方:

黄连一斤,为末  生地汁白藕汁牛乳各一升  花粉一斤,为末  上将乳汁熬成膏,和二药为丸,桐子大,白汤下。

调胃承气汤:方略。

乌梅木瓜汤:乌梅 木瓜 草果 麦芽 甘草

归脾汤:方略。

饮一溲一,面黑体瘦,腰脚乏力者,此肾阳亏损,不能蒸化水气,故在上则津不升而消渴,在下则气不固而溺多,名曰下消,法宜金匮肾气丸温化固涩;若溺如膏脂,小腹冤热,两腿渐细,乃热逼精泄,真阴枯竭,宜大补阴丸封蛰下元;若肾阳衰败,精神萎靡,饮一溲二者,多主不治。

大补阴丸:

知母四两,盐水炒  黄柏四两,盐水炒  龟甲六两,酥炙  熟地六两

上为细末,生地黄捣膏,用猪脊髓同蒸熟,炼蜜为丸,盐汤送服,早晚各三钱。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八味丸。

专题:消渴
来源:《诊断治疗学讲义》
上一章:小昔·消渴
下一章:姚国美·三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