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4.太阳病…

伤寒论第34条

任应秋
任应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促,一作纵。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校勘】《玉函经》《脉经》《千金翼方》:“遂”字在“利”字上;“脉”字上有“其”字。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名作“葛根黄连汤”。《外台秘要》:葛根“半斤”作“八两”;“黄芩”下有“切”字。成无己本:葛根作“二两”。《外台秘要》:“黄连”下有“金色者”三字。《玉函经》:“味”字下有“?咀”二字。《外台秘要》:“味”字下有“切”字;“二升”下,有“掠去沫”三字。

【句释】“桂枝证”,即是用桂枝汤的证候,也就是太阳中风证。医反下之,桂枝证是表证,便应用桂枝汤解表,这是治疗的原则,表证不解表而用下剂,便违反了治疗原则,这不合理的疗法,便称作“反”。

【串解】成无己云:“桂枝证者,邪在表也,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邪在表,则见阳脉……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知表未解也。”

要知道体温和血循环是分不开的,太阳病桂枝证,本是肌表充血,血热在表,用发表解肌的方法,便热散而病减,今反用下剂,便引起腹腔里的充血,便由表热一变而为里热的腹泻症。虽如此,脉搏还有促急的现象(参看第21条),是机体的正气仍有趋于体表的机势,这时应该对准证候,适当地选用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等,仍从表解。假使误下后,脉不促,而有喘息、出汗等情况时,这是热已陷里了,便只有用清里法,而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所以成无己说:“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

【语译】患太阳中风证,应服桂枝汤解表,假使不解表而用泻下剂,便会引起严重的腹泻。这时诊察他的脉搏,如有亢奋急促的形象,说明机体抗力仍有从表解的趋势,应及时酌用解表的方剂。假使腹泻而脉搏不促,并有喘息、出汗的情况时,这是已经转变成里热证了,可给以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释方】陆渊雷云:“凡有里热,而病势仍宜外解者,皆葛根芩连汤所主,利与喘汗,皆非必具之证,黄芩、黄连,俱为苦寒药,寒能泄热,所谓热者,充血及炎性机转是也,黄连之效,自心下而上及于头面,黄芩之效,自心下而下及于骨盆,其证候皆为心下痞,按之濡而热,或从种种方面诊知有充血炎性机转者,是也。”

陆氏之说,系根据诸“泻心汤”而言,因为诸泻心汤,都以“心下痞满”为主症,“心下痞满”是内部脏器有充血的病变,所以都属于里热证,都用芩、连。

上一章:冉雪峰·伤寒论34(2)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