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8.太阳中…

伤寒论第38条

陈慎吾
陈慎吾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现在我们学《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就到这为止。下面是另外一种病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我们先看一看这个症状,“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是什么证?伤寒。它为什么写中风啊?前文写“太阳中风”,后面写“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你说这奇怪不奇怪啊?有的注家说这是风寒两感,又受风又受寒。这里实际上有个疑问,这风寒我们前面讲过,受寒的往往是因风而起,那受风的它也不见得这个风没有寒,所以风与寒你怎么分?风寒不可分啊,为什么要分?中风那是有汗,中风就用桂枝汤治,伤寒就用麻黄汤治,它那已经摆得很清楚了嘛。现在关键出这么一条,中风怎么没有汗呢?中风怎么也脉浮紧了?伤寒上头常常有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呢?这是人的实际,不叫这个病名啊,不要叫这个理论给局限住。这个中风代表什么呢?代表风邪,这个人受了风邪,出现这样的脉证了。所以说“太阳中风”,脉象见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都是麻黄汤证。“而烦躁者”,多加了个烦躁,这个烦躁就告诉我们里面有热。

这个人是伤寒病,受的是风邪,可是里面还有热,这么一个情况。我们治起来不能单纯解表,解表之外兼清里热,所以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是一个什么方剂呢?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四味药是什么?麻黄汤。另外还有生姜、大枣、石膏,这是大青龙汤。石膏味辛性寒,这个药入阳明经,它能治阳明热,它还入肺。因为它能清热,所以能治口干、舌焦,它能清肺,所以能治肺气不降、喘,并且它这个药本身质重,它能镇肺,能治这个气逆作喘。我们还要说一下,用石膏时一定要是脉实,它最显著的症状是口渴,有的时候因热而头昏,也是石膏的症状。所以我们用石膏的时候要符合这些条件你用才合适,假如不是这种脉证,虽然是里热,不见得能用石膏去清。

你看石膏是寒性,生姜是热性,怎么寒热并用啊?对,它就是寒热并用。石膏有一个毛病,它容易寒胃,胃不喜寒这个我们知道。吃了石膏之后呢,它容易叫你不出汗,容易叫你胃冷,我们想着让石膏发挥去里热的作用,又怕吃出毛病,怎么办呢?加生姜啊。生姜加里面是反佐的,叫石膏发挥清热作用的同时又不至于伤胃。另外生姜还有一个作用,帮助麻黄发汗。为什么这个方子这么注重发汗呢?看看份量,麻黄用六两,其余的桂枝二钱,甘草二钱,杏仁三四钱,生姜三钱。不但麻黄是六钱,并且还有桂枝,不但有桂枝还有杏仁,不但有杏仁还有生姜,你看这个发汗的力量有多大。

为什么要这样发汗?这个原因就在“不汗出”,“不汗出而烦躁者”。我们讲过“汗不出”,“汗不出”是什么?“汗不出”是给他发了汗了,汗已经到了体表了,它就是不出来,这是“汗不出”。这个是“不汗出”它不是“汗不出”。“不汗出”是根本就没成汗,也是吃过药之后了,你吃多少发汗的药它“不汗出”,根本没有作汗的能力,为什么?它里头有热,它就没有作汗的能力了。我们要注意一点,里边如果有病,里面的病不去汗出不来。里面有水汗也不能出,里边有热汗也不能出,它根本不能变汗。所以这个“汗不出”与“不汗出”有这么一个区别,“不汗出”你需要一方面清里热,一方面重用发汗药。

这个方子发汗的力量大不大?发汗也是去水,汗就是水,发汗的力量大去水的力量就大。相应的伤津液的力量也就大。如果有这种邪气在里头,你要给他发汗,津液不受伤,有故无损也,如果不是应该发汗的,你误用大青龙汤了,这一下就坏了,所以这个方子用得时候得慎重。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脉微弱,微是气虚,弱为血虚,微弱的脉是里面气血虚,汗出恶风是表虚,这是表里俱虚,假若要是表里俱虚的人“不可服之”,不能吃。假如你要吃了,“服之则厥逆”,厥逆是手脚凉,叫厥逆。这个厥怎么讲呢?阴阳气不相顺接为厥,人体的阴阳气循行于身,它有一定的规律,阴阳气不相顺接,不顺就为逆,就会手脚凉。我们为什么手脚很温,那是因为有阴阳气的循行。

不但手脚凉,还会筋惕肉瞤,这个筋包括平时说的两个骨头中间的那个筋,可是很多地方筋这个字代表血管。筋惕就是那个血管跳动。肉瞤呢?眼睛转眼叫作瞤,肉就像眼睛动似的,肉动弹。今后你到临床看就知道了,有的病人肉会动,血管都跳,这是什么?这是气血虚的表现,虚则悸动,气血足的人血脉在里面行动根本意识不到,一点感觉没有。“此为逆也”,这是治错了。

通过学习这一条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呢?知道一个解表清里法,这个大青龙汤是个解表清里法,这是一条。第二个是风寒不可分,真正受了风了,他得出病来也是伤寒病。还有呢?我们知道大青龙汤适用于表里俱实的证,不适用于表里俱虚的证,我们能体会到这几点。这个方子比较好记,麻黄汤加石膏,恐怕石膏伤胃,另外加姜枣。

方子后面还有一个煎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先煮麻黄,麻黄的沫子给去了,为什么呢?麻黄的沫子如果不去容易使人心烦。去完了上沫之后,“内诸药”,把别的药再放进去。“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六钱麻黄,又有桂枝、杏仁,“取微似汗”,可见这麻黄并不太厉害,如果对症之后没有微汗,你加麻黄就行了。假如“汗出多者”,“汗出多者”怎么办?“温粉粉之”,就用温粉覆,这个方法我们不但可以用到这个方子上头,别的方子也可以用,只要不用再出汗的时候就往身上覆点粉。“一服汗者,停后服”,吃了之后出来汗了,剩下的就别吃了,为什么这样呢?恐怕汗出太多。“汗多亡阳遂虚”,如果我们汗出多了就亡阳了,大汗亡阳嘛,亡阳这个人就虚了。“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上次我们讲了,阴虚的人不得眠,阳虚的人也不得眠。这汗出多了,他就要见恶风、烦躁的症状了,就不得眠。在这个将息法、煮法里面,也有几个要点:一个就是我们不愿意出大汗的时候可以用温粉覆;跟麻黄同煎要先煎麻黄,把它的沫子给去了,要不去沫子就会有烦躁的症状。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38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3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