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41.伤寒心…

伤寒论第41条

陈慎吾
陈慎吾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这个方子比较生一些,麻黄汤、桂枝汤我们算是熟悉了,有些方子是从中变出来的。小青龙汤是这几味药:麻黄、芍药、桂枝、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么八味药。这八味药不好记啊,不过我们要是把这个方子体会了,就会觉得这方子真是太好了。首先我们要认识这是什么病呢?有表病,需要发汗的表病;里面有水,需要去水。但是水主要在什么地方?在肺。我们怎么知道在肺部呢?“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心下有水,水寒射肺,提出来了“咳而微喘”,这是水到肺了。“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这是个括弧。喝什么管用的?小青龙汤,“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小青龙汤主之。这特别提出这一条,上一条不是说了吗“发热而咳”,不是有咳嗽吗,那这个单提出来“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小青龙汤主之”。这就是一个主要的症状,小青龙汤证主要病位是在肺,水饮在心下,病在上部,它是因为水寒射肺。水寒射肺,水气射肺,肺部有寒湿,肺气也不降了,就要咳嗽,要喘。因为还有表证,所以比一般情况更重,就更喘,这个我们要用小青龙汤来治。

用小青龙汤主要是用它来发汗,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里面有点咳嗽,咳嗽我们经常用这三味药: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味药配伍起来治咳嗽最好。治什么咳嗽?治水寒射肺的咳嗽。可不是那个燥咳,一定要有这个寒湿、寒水,治水寒射肺的咳嗽它最好。水寒射肺的咳嗽为什么这三味药能治好呢?五味子和细辛两个药可以甘辛发散,尤其是五味子酸敛,肺不能够收缩的时候,用药支持它一下,这个肺要舒张,舒张的时候用辛散的药,这个水寒射肺是寒水停在肺里面,我们如果想把水寒祛除出去用什么呢?用干姜。干姜这个药能提升肺的阳气,它也能祛除肺里面的水湿、水饮。一个是收缩、一个是舒张、一个是清水饮,这三个药如果协同运用,就把肺的工作能力恢复了。

虽然是水寒射肺的症状,但它水饮停在哪?还是在心下。半夏最能够治心下的水。水寒为什么射肺啊?刚才我们说了胃气一上逆就容易呕吐,半夏专治呕吐。半夏怎么能治呕呢?它能降胃气,还能治胃饮,所以水气在胃的时候用半夏最好(平常我们治胃燥的时候不能用半夏)。现在我们治水的药多了,在外面用麻黄、桂枝治水,在肺部用干姜、细辛也能治水,在胃部有半夏治水。这样我们就有两种危险:一种是胃伤了,水祛除得太多,胃的津液不达,胃缺了水就燥啊,这时可以用甘草来保胃。一种是血伤了,水分伤太多了,血液也要受伤,芍药和血,所以说桂枝汤里因为有汗出,就吃芍药,芍药能和血化瘀。这个方子的八味药一方面祛邪,一方面扶正,保护胃气。

表不解,心下有水,表不解用什么治?麻黄、桂枝。心下有水,让胃气下降用什么治?半夏。肺的工作能力不足了,舒张、收缩不行了,肺里还有水痰在里面,我们用什么药来治?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味药就能治这个病。表里兼治。达到目的就行了,不要再治了。祛邪不伤正,这就是目的。

另外我还要说一下,你看出这个问题了没有?《伤寒论》中40条“或证”里热证有渴,“或渴”,《伤寒论》41条“发热不渴”,水证到底是渴还是不渴?我们说水证有渴也有不渴,如果是水停在那,水很多了这人还渴吗?还想喝水吗?他就不渴了,喝水难受极了。水多的人不渴是正常的,水多的人也渴是什么道理呢?刚才我们讲停水,停水的部位气血就不能通畅,气血不能通畅的部位那就有寒。越寒就越不化气,不能蒸水化气上面就越干燥。水性自下,水之所以能上来它是蒸水化气的原因。不能蒸水化气,上面的嘴干不干?渴不渴?有水他不渴这个在理,有水他渴那还是应该的,有水不渴是因为蓄水,有水渴是因为不蒸水化气。

第42条“发热不渴”,不渴是有水,有水停在那就不渴。“服汤已,渴者”,他吃完了这个药变渴了,这是什么?“此寒去欲解也”。寒就是水饮,“寒去”就是水去,“寒去欲解也”就是水去了,病好了。“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这是专指那个渴的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发热”这个症状是表病,但是有水饮在里面阻碍气血也能形成发热。所以刚才我们说水是寒,水是寒了到底是身寒还是发热呢?水之所以说寒是停水的那个地方寒,停水的那个地方气血不能通,那个地方寒。可是它要是堵塞之后它就瘀滞,一瘀滞它就热了。心下停水,气血不能通到心下,那气血到哪去了?到旁处去了。心下这气血少了,旁处的气血多了,它就见热。往往有水病的人,寒是正常,热也存在,水停的部位要见寒,水饮的外证要见热。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41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4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