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眩晕

眩晕兼头痛

万泽东
万泽东

韩×章,男,16岁,职员。

初觉眩晕,继则头痛,医治不应,渐次加重,甚则作呕,大便燥,尿色深黄,舌苔白厚微黄,口干微渴,脉象缓而无力。断为伏热与湿气相助为虐,上冲头部所致。治以渗湿清热之法。

处方:茯苓五钱,泽泻三钱,清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栀子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三钱,茵陈三钱,连翘三钱,甘草三钱,胆草二钱,青黛二钱。

水煎二回,分二次服。

二诊:连服四剂,眩晕、头痛仍未减轻,脉浮大有力,舌苔黄厚。此乃湿气已解,而伏热勃发也。宜兼治其伏气之热。

处方: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白芍三钱,茵陈三钱,黄芩三钱,栀子三钱,生石膏五钱,甘草二钱,川芎二钱,白茅根五钱。

煎服如前。

三诊:连服六剂,眩晕、头痛渐觉减轻,舌苔退去一半,脉已柔和。仍按前方服之,加青黛一钱半,生石膏改用六钱。

连服五剂,眩晕、头痛霍然若失,脉象和缓,黄厚之舌苔已失,饮食如常。停药调养而愈。

按语:此证乃伏气之热与湿气胶结而成。盖其人蕴有伏热,复因伤水停湿滞于三焦脂膜之中,久而化热,挟伏热上冲脑部而为眩晕头痛。故方用苓、泽、半夏以利湿,栀、芩、胆草、青黛以清热。恐病久耗阴,佐以芍、草以滋阴退热;芎、翘、茵陈以其能宣达伏热,又能疏散湿郁以除湿热。其湿热已除,而伏热又发,故脉由无力转为有力,舌苔由白转黄。在复诊时,按前方重用生石膏以清之,服至十剂始收显效,足见伏热深潜,不能骤解。生石膏善清伏热,足可证矣。

专题:眩晕
来源:《万泽东医案》
上一章:万泽东·眩晕兼心悸失眠
下一章:矢数道明·慢性眩晕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提取物粉末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