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折中

桂枝加葛根汤方

欧阳履钦
欧阳履钦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先煮阳明趋。)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根于至阴,足太阳之气由至阴而上于胸膈,由胸膈而出于肌腠,由肌腠而达于皮毛,外行于三阳,内行于三阴,气从此而出入,邪亦从此而出入,所谓其气者,指此而言也。本太阳病之桂枝证,而误下之其气仍上冲者,是里气充实能拒邪,不以下之故从肌腠而下陷,仍可用桂枝汤治之,如前啜粥、温覆之法。其气若不上冲,则是从肌腠下陷,此为坏病,不可再与桂枝汤也。)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陈修园曰:然而不可与者,又不止此太阳病,三日已,三阳为尽,发汗则肌表之邪当解,若吐则中膈之邪当解,若下则肠胃之邪当解,若温针则经脉之邪当解,而仍不解者,此为误治之坏病,坏病不关肌腠,故桂枝汤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其犯发汗之逆,或犯吐、下、温针之逆,随其变证而救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柯韵伯曰: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皮肤之汗自出,故不用麻黄。若脉浮紧是麻黄汤脉,汗不出是麻黄汤证。桂枝汤无麻黄,开腠理而泄皮肤,有芍药敛阴津而制辛热,恐邪气凝结不能外解,势必内攻为害滋大耳,故叮咛告诫如此。)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病人之好恶不同,则用药亦别出心法,药不下胃,则不中病。酒客喜苦,若桂、甘、大枣味甘,为酒客所不喜,得之则呕,反伤其胃,虽有桂枝证,不可与桂枝汤也。推之凡不喜苦酸等味者,亦宜知所避择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素有宿疾,亦宜兼顾。若喘家有桂枝证,则加厚朴从脾而输其气,加杏子从肺以利其气。亦犹当归四逆证,内有久寒,则加吴茱萸、生姜也。)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柯韵伯曰:桂枝汤不特酒客当禁,凡热淫于内者,用甘温辛热以助其阳,不能解肌,反致涌越,热势所过,致伤阳络,则吐脓血可必也,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者以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者不可发汗,阳虚者亦不可发汗。阳虚者则病亦随阳虚而变,发汗虚其阳气,阳不能固,遂漏不止,漏则恶风。阳为气,气化不行,则小便难。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者柔则养筋,阳虚则筋失其养,四肢微见拘急,难以屈伸。夫固表敛液莫如桂枝,然阳气大虚非桂枝所能独任,必加附子以回真阳,而太阳之阳方有所本也。)

专题:伤寒折中
来源:《伤寒折中》
上一章:桂枝汤方
下一章:桂枝加附子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