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桂枝新加汤

左季云:桂枝新加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仲景]桂枝汤原方芍药、生姜各增一两,加人参三两。

二、定义

此因表邪未尽,体虚过汗。为制祛邪补正,和荣助卫之方也(凡素体虚而过汗者方可用)。

三、病状

发汗后,身疼痛者。表未尽也。

四、脉象

脉沉迟。沉则不浮,不浮则非表邪矣。迟则不数紧,不数紧则非表邪之疼痛,乃气虚已甚之现象矣。

(一)脉沉迟与脉沉微之区别

仲景于脉沉者,先叙其身疼痛。盖痛属血少,血生于心,由心管出而散为脉,故心火甚则动速,心火虚则动迟。沉迟云者,脏气虚寒也,故用桂枝补心火以生血。加减建中汤证云:假令尺中迟者,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又于沉微申之曰:身重无大热者,盖热属气分,无热则气虚,气虚不能鼓动,故脉微。所以主用附子者,补肾与膀胱之气也。同一脉沉,而一迟一微,又有气血之区别如此。

(二)《内经》言心主血,《脉经》言脉为血府,《医林改错》言脉动,皆是气动,与西医言脉辨。

《脉经》言脉为血府。《内经》言食气入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西医言心脏跳动不休,故脉应之而动,此中西脉法相同之点也。《医林改错》言脉不能跳动,凡脉之动皆是气动。此说非也,使其是气动,则气一呼当应之一动,气一吸亦当应之一动,何一呼动二至,一吸动二至,显然与呼吸相左哉?以是知脉是血管应心而动无疑矣。

五、药解

本汤专任甘、枣以佐桂枝,则桂枝当入心养血之任,复加人参以通血脉,邪未尽宜表,而气虚不能胜散药,故用人参。则营卫调和,而身痛自瘳矣。

《医宗金鉴》云:是方即桂枝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也。汗后身疼痛,是营卫虚而不和,故以桂枝汤调和其营卫。倍生姜者,以脉沉迟,营中寒也。倍芍药者,以营不足,血少故也。加人参者,补诸虚也。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理。人参得桂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表虚身疼未有不愈者也。

六、煮服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此以多煎为妙,取其味厚入阴也。

七、本汤新加之命名

名曰新加者,见表邪未解,无补中法,今因脉沉迟而始用之,且明非桂枝汤之旧法也。

八、本证非中寒证辨

身疼痛,脉沉迟,焉知非中寒证?然此证乃太阳伤寒,发汗后身疼不止,脉变沉迟,非中寒比也。

九、本证因误于药

此本桂枝证,而误服麻黄以发其汗,故加芍药协桂以和其荣,生姜、人参又以助卫也。

十、本汤与四逆汤身疼痛、脉沉迟之同点

彼汤在未汗前,而脉反沉,是内外皆寒,故用干姜、生附,大辛大热,协里寒而表寒自解。此汤在发汗后,而脉沉迟,是内外皆虚,故用人参补中益气,以助桂枝而通血脉,是调中发表之义也。要言之,一逐寒而表寒解,一和营气而身疼自瘳,此其同点也。

十一、本证身疼、脉沉迟与他证身疼、脉浮紧之治法

仲景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又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新加汤主之。夫身疼痛皆系表邪不尽,故宜汗解。何以复加人参、生姜、芍药以益血也?表邪盛则身疼,血虚则身亦痛,其脉浮紧者,邪盛也。其脉沉迟者,血虚也。盛者,宜损之则安,虚者,宜益之则愈。

十二、本汤与桂枝人参汤之异点

彼因妄下而胃中虚寒,故用姜、术,表尚协热故倍桂、甘。此因发汗不如法,亡津液而经络空虚,故加人参。唯胃未伤,故不须白术。胃不寒,故不用干姜。要言之,一因妄下,故胃虚而寒。一因发汗失法,致经络空虚。此其异点矣。

十三、本汤加参之要点

李东垣曰:仲景于病人汗后身热亡血,脉沉迟者,下利,身凉,脉微,血虚者,并加人参。古人血脱者必益气也。然人参味甘气温,温固养气,甘亦实能生血。汗下之后,血气虚衰者,非此不为功矣。此要点也。

专题:桂枝新加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桂枝新加汤
下一章:冉雪峰·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