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桂枝加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

左季云
左季云

—、用量

(一)仲景

桂枝汤原方芍药加一倍。

(二)洄溪

白芍三钱,酒炒桂枝钱半 甘草钱半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二、定义

此太阳误下,阳邪陷入太阴,里虚腹痛。为制升举阳邪,解表和里之方也。

三、病状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误治。因而腹满时痛,属太阴也。

引邪入于太阴,故所现皆太阴之证,腹满为里证。腹满时痛者,即时痛时止也,与痛无已时者有别。腹满,俗谓肚胀。(成无己)

四、脉象 脉弦。

五、药解

表邪误下,陷入太阴,故腹满时痛,而表仍不解,须倍白芍收太阴之阴,故桂枝解下陷之表,甘草缓中以止腹痛,生姜散邪以止腹满。

徐洄溪云:虽见太阴证,而太阳之证尚未罢,故仍用桂枝汤加芍药一倍,以敛太阴之证。

此即桂枝汤加芍药一倍,即另成一方,而以治太阴证。分两轻重之所关如此。又王晋三曰:将芍药一味倍加三两,佐以甘草,酸甘化阴,恰合太阴之主药。且加芍药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升举其阳,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

六、煮服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七、本证之腹满时痛与桂枝加大黄汤大实而痛之区别

(—)痛属并病

腹满时痛,是太阳太阴并病,若大实而痛,谓痛无已时,大便坚实而痛者是。是太阳阳明并病,此皆因妄下而转属,非太阴阳明之本证。

(二)痛分脾胃

脾胃同处中宫,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秽腐之出不利,故腹痛时。阳明主纳,阳明病则秽腐燥结而不出,故大实而痛。

(三)痛疗表里

因表邪未罢,阳邪陷入太阴,故倍芍药以滋脾阴而除满痛,此用阴和阳法也。若表邪未解,而阳邪陷入阳明,则加大黄以润胃燥,而除其大实痛,此双解表里法也。

(四)痛由胃转

凡妄下必伤胃气,胃阳虚即阳邪袭阴,故转属太阴。胃液涸则两阳相并,故转属阳明。属太阴,则腹满时痛而不实,阴道虚也。属阳明,则腹大实而痛,阳道实也。故痛由胃转者以此。

(五)痛之征兆

满而实痛,下利之兆。大实而痛,燥屎之征。故桂枝加芍药,小变建中之剂,桂枝加大黄,微示调胃之方。(柯韵伯)

专题:桂枝加芍药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桂枝加芍药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