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茯苓桂枝甘…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仲景]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洄溪]茯苓三钱 桂枝六分 甘草三分 大枣三枚

二、定义

此因发汗伤肾气,肾水阴邪,乘虚上干于心。为制培土制水之方也。

三、病状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动也。欲作奔豚者。

豚为水畜,奔则昂首疾驰,酷肖水势上攻之象。欲作者,尚未发也,当先其时而治之。

四、药解

心阳不足,肾气上逆,故脐下悸动,欲作奔豚。汤中君茯苓以伐肾邪,佐桂枝以保心气,甘草、大枣,培土制水以平肾气。

五、煮服法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甘澜水作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二)甘澜水释义

澜水名劳水,状似奔豚,性则柔弱,扬之无力,取其不助水邪,且取动极思静之意也。

按:水味本咸,扬之反甘,则不助肾水之邪,转有益之之妙。水性本下,扬之则润下之性益急,岂犹虚内泛之水与外来之水,相得而冲逆乎?从此可知大半夏汤与秫米汤之妙理矣。

(三)先煮茯苓法

先煮茯苓者,取其功专下伐肾邪耳。故仲景方中,凡专重之药,法必先煮。

六、本证奔豚之原因及发动之部位

汗者,心之液。发汗后,脐下悸者,心气虚而肾气发动也。肾之积,曰奔豚。发则从少腹上至心下,为肾气逆,欲上凌心。今脐下悸,为肾气发动,故云欲作奔豚。

七、脐下悸与心下悸之区别

心下悸,是扰胸中之阳。脐下悸,则因发汗太过。上焦干涸,肾水上犯,故重用茯苓以制肾水,桂枝以治奔豚。

八、本汤与苓桂术甘汤有去、加、倍三种治法之区别

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倍茯苓也。彼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盖以水停中焦,故去白术,水停下焦,故倍茯苓。脐下悸是邪上干心,其病由汗而起,自不外桂枝之法,仍以桂枝、甘草补阳气,生心液,更倍茯苓以伐肾邪,益大枣培中土,土强水制,阳建阴御,而欲作者自不作矣。要之,本汤欲作奔豚之治法,已作奔豚则系肾阴邪盛,又非此汤所能治,则当从事桂枝加桂汤法矣。

专题: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