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真方歌…

厥阴全篇方法

陈修园
陈修园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论》云总纲。

厥阴,阴尽阳生之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至其经,从化各异。若其人素偏于热,则邪从阳化,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口烂、咽痛、喉痹、喉痈、便血等阳症见矣。大法用乌梅丸,苦寒之中,杂以温补之品,以治其本。而厥深热亦深,必用大、小承气汤;厥微热亦微,只用四逆散;下利后重者,必白头翁汤,非一于苦寒者,不能胜之也。若其人素偏于寒,则邪从阴化,故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肤冷、藏厥、下利、除中等阴症见矣。大法以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主,不可杂以苦寒之品,以掣其肘也。如初起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以厥阴之藏,相火游行其间,不遽用姜、附之热,只用当归四逆汤和之。内有久寒,再加生姜、吴萸以温之。如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若夫乌梅丸,温补之中,加以苦寒,乃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意,最得厥阴之和法。盖厥阴所重,在护其生气,不专参、术之补,姜、附之热,与太阴少阳不同也。

少阳不解,传变厥阴而病危;厥阴病衰,转属少阳为欲愈。阴阳消长,大伏危机。

厥阴为乙木,性宜沉,木中有火,沉则火下守而肾水温,升则火上冲而肾水寒。《论》云:“消渴,心中疼热”,皆火外之病也。《论》云,“饥不能食,食则吐蚘”,皆肾水寒,胃气因而不燰,致木气肆逆子胃口,则不食,木盛生风,则生虫也。《论》云:“下之,利不止”,亦肾中寒而不能闭纳也。此经为病。阴阳错杂,惟乌梅丸可以统治之。

合参厥阴,木中有火,此火为阴火,故有时而下,有时而上。厥为阴,阴气下行极而上,则发热矣;热为阳,阳气上行极而下,则又厥矣;调合于两者之间,功在安胃。故乌梅丸蒸于饭上,佐以人参,下以白饮,皆安胃之意。程云:“他症发热时不复厥,发厥时不复热,盖阴阳互为往复也。惟此症孤阳操其胜势:厥自厥,热自热。厥深则热亦深,厥微则热亦微,而发热中兼夹烦渴下利之里症,总由阳陷于内,莞其阴于外而不相接也。”乌梅丸中,细辛一味最妙。乌梅丸破阴以行阳,于酸辛入肝药中,微加苦寒,纳逆上之阳邪,顺之使下,为厥阴症之总方。

胜复之机,操自胃气。胃气热者,阴当复而不复,则为厥深热深之症;胃气寒者,阳当复而不能复,则为肤冷藏厥之症。

专题:伤寒真方歌括
来源:《伤寒真方歌括》
上一章:桂枝加桂汤
下一章:乌梅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