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枳实栀子汤

枳实栀子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仲景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豉一升,绵裹

二、定义

此因病后气虚,热气浮越,邪结上焦。为治清肺除烦散表之清方也。

三、病状

大病差后劳复者,劳复乃病后之余症,不在吐法,故取微汗。枳实栀子汤主之。伤寒新差,血气未平,余热未尽,早作劳动者,名曰劳复。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病热少愈,而强食之,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搏,两阳相合而病者,名曰食复。

伤寒差后,元气未复,余邪未清,稍加劳动,其热复作。即多语、梳头、洗面、更衣之类,皆能致复。既经复热,必有余火余邪,所以仲景主以枳实栀子汤。

四、药解

劳则热气浮越,与枳实栀子豉以解之。食则胃有宿积,加大黄以下之。缘豆豉撤表邪,栀子清里热,枳实开胸中余邪之结,凡治劳复,当以此方为主。

五、煮服法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又一煮法。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温再服,覆令微似汗。此不取吐而取汗。

归安陈氏曰:阳明旺于申、酉、戌,宿食在胃,故日暮微烦,当小下之,以损宿谷,枳实栀子汤主之。

《伤寒论》注云:妙在空煮酢浆,使酸味先入厥阴而后三物从之,以达三焦则阴阳调和,水火交济,而汗自出矣。有宿食加大黄,欲其急下也。浆水,古人煮以解渴者,以炊米渍经三宿,令水微酸。本方云:酢浆水,取酸味之稍重,煮蓄豉,令人吐,得此则不吐,又含米性,可养中也。

(一)浆水考

浆水,即淘米之泔,释名酸浆。嘉谟曰:浆,酢也。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若浸至败者害人。气味甘酸微温无毒,主治调中引气,解烦消食,通关开胃,久贮味酸为佳。

(二)覆令微似汗之义

枳实栀子豉汤则应吐剂,此云覆令微似汗出者,以其热聚于上,苦则吐之,热散于表者,苦则发之。《内经》曰:火淫所胜,以苦发之。此之谓也。

六、本汤之加减

(一)文献记载

1.广剂:加葱白、粟米、雄鼠粪。

2.范汪:加桂枝、大黄、麻黄。

3.千金:加石膏、鼠粪。

4.崔氏:单加鼠粪一味。

5.古今录验:加麻黄、大黄。一加鼠粪、大黄,一去栀豉,一加鼠粪、麻黄,一去栀子加甘草、大黄、芒硝。

6.许仁则:又加葱白、生姜、干葛、麦冬、生地。

(二)按症状各异

1.兼呕恶痞满:加半夏、竹茹。

2.舌黄口渴:加黄芩、连翘。

3.兼饱闷挟食:加楂肉、麦芽。

4.兼头痛恶寒:加薄荷、葱白。

5.兼寒热:寒多加桂枝、紫苏,热多加黄芩、知母。

观上加减,或主表,或主里,或兼食,或兼湿,或表里与滋养并施,凡十余变,而栀豉之法尽矣。用一二剂后,必复汗而解,此屡试屡验者,不可妄投补中,以致闭邪增病。

专题:枳实栀子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枳实栀子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