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

左季云
左季云

麻仁丸亦名脾约丸,即小承气加芍药二仁。

一、用量

仲景

麻子仁二升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枳实半斤,炙 厚朴一尺,炙,去皮 芍药半斤 大黄一斤,去皮

注:按医心方引小品方云,厚朴一尺,及数寸者,厚三分广一寸半为准。

二、定义

此脾太阴脾土被胃热熏灼枯缩。不敢恣下。为制养液润燥,清热通幽,推陈致新之清方也。

此治肠胃燥结,大便秘结,亦润肠之主方也。

三、本丸脉症互见

趺阳诊足背。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阳盛。涩则小便数,阴不足。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此即论中所云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麻仁丸主之。太阳正传阳明,不复再传,故可以缓法治之。

趺阳胃脉,在足跗上。动脉应手,浮则阳热盛而胃强,涩则阴精少而小便数也。

此言若不出汗,不血虚,而为小便数,则津又从小便泻去,膜中不润,被胃热灼枯其膏,则膏油亦缩而为脾约。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脾指膏油,约谓枯灼。

四、药解

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味苦寒,厚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苦以泄之,枳实、厚朴为佐,以散脾之约结。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涌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

五、制服法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六、本丸专治热甚禀实

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故此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虽甚而虚者,愈致燥渴之苦矣。

七、本丸与承气诸剂治病之缓急

承气诸剂,腑病也。多属实热阳结。麻仁丸,脏病也。腑病为客,脏病为主,治客须急,治主须缓。故病在太阴,不可荡涤以取效,要必久服而始和。盖阴无骤补之法,亦无骤取之法,故治调胃承气,以为推陈致新之和剂。

附:实热阳结与虚寒阴结之对勘

其证但初硬后溏,脉浮而数,大便不通,燥渴而能食者,此为实热也,名曰阳结。若目中不明者,得屎自解也,宜大柴胡汤下之。甚者,用小承气汤。若脉沉而迟,不渴,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不通者,此为虚寒也,名曰阴结。此证人所易忽须详查之。用四物麻仁汤加熟、附。若呕者,用金液丹,外用蜜煎导法。

四物麻仁汤: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干姜、麻仁、附子、桂,加皂荚者,治阴结不大便也。

八、本丸与《金匮》对举合勘之点

(一)《伤寒》原文

如上述。

(二)《金匮》原文

见五脏风寒积聚脉症,与伤寒条文同。

九、本丸之变剂

脾约一证,不可发汗,其人素禀阳脏,多水少火,恶热喜冷,三五日一次,大便结燥异常者,名为脾约。纵有太阳证,壮热无汗,不可发表,缘其人平素火旺津亏,荣卫枯燥,汗不得法,宜生地、阿胶、黑芝麻、核桃肉、大黄、枳实。

原方用麻仁丸,今改易数味,功较倍,润其里燥,通其大便,结去津回自汗而解(齐有堂)。

黑芝麻:即胡麻。甘平,补五内,充胃津,明目息风。

核桃肉:又名胡桃。甘温润肺,益肾利肠,化虚痰,已劳喘。

专题:麻子仁丸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麻子仁丸
下一章:冉雪峰·麻子仁丸方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