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别煮取汁

(二)洄溪

大黄三钱 附子三钱,炮

二、定义

此治阳虚热结,表虚里实。为治泻痞热,温表阳,合内外而治之温清方也。

三、病状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阳虚于下,则卫外不密,而恶寒汗出,热结于中,则大便不通,而心烦痞硬。

要言之,即痞结于中,而挟阳虚阴盛之证矣。

成无己曰:心下痞者,虚热内伏也。恶寒汗出者,阳气外虚也。与泻心汤攻痞,加附子以固阳。

四、脉象

脉沉。

五、药解

以三黄之苦寒,清中济阴。以附子之辛热,温经固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偶方中反佐之奇法。

六、煮服法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以麻沸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汁,内附子,别煮汁,意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换言之,即三味用水泡,一味用水煮也。

治上焦用生药,故三黄渍而不煎,下焦用熟药,故煮取浓汁。

七、本汤治膈上热痞与大黄附子汤治胁下寒结辨

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而附子泻心汤用芩连佐大黄,以祛膈上之热痞,即兼附子之温以散之。是故暴感热结,可以寒下,久积寒结,必以温下,寒热合用,攻温兼施。

八、本汤与大黄附子汤、三承气汤、白散备急丸之区别

三承气汤,为寒下之柔剂。白散备急丸,为热下之刚剂。本汤与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剂之和剂。此其区别也。

附:备急丸

大黄二两,干姜二两,巴豆一两,去皮,研如脂。

十、本汤兼治

阴气乘阳虚作痞者,用附子泻心汤。

专题:附子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附子泻心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