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四逆散

四逆散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二)洄溪

甘草两半 枳实八钱,炒 柴胡两半 白芍两半,炒

二、定义

此阳邪内陷,邪气滞于中,清浊不分,营阴暗耗。为制升散四达之平剂也。

三、病状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为甚于逆,故用四逆散以散传经之热,此为正解。(成无己)

四肢厥逆,阳内而阴反外也。泻利下重,阳邪陷于少阴也。咳悸腹中痛,小便不利,皆水气为患,故以此散举下陷之阳虚,而水气自散,诸证自平矣。此乃少阴传经之热邪,并无脉微恶寒等症,即下利一端,并非清谷而反下重,故不得用温药。

四、脉象

脉弦。

五、药解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苦甘,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成无己)

按:四逆之枳、芍,亦下剂也。以酸苦涌泄为阴,所在下重也。

柴胡升阳,白芍敛阴,枳实泄滞气,甘草缓中州,令伏邪升散四达,则清阳不复下陷,而厥利无不尽平矣。

六、煮服法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柯韵伯曰:服方寸匕,恐不济事。

七、本散加法

(一)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肺寒气逆则咳,五味子之酸收逆气,干姜之辛散肺寒,并主下利者,肺与大肠为表里,上咳下利,治则颇同。

(二)悸者加桂枝五分

悸者,气虚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动也。故加桂枝通阳以益心。

(三)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茯苓味甘而淡,饮蓄膀胱,故加茯苓利水以导饮。

(四)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

里虚遇邪则痛,故加附子温中以定痛。

(五)泻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取三升,去滓,以散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泻利下重者,下焦气滞也。故加薤白以疏气滞。

徐洄溪曰:薤白能治下重以泄大肠之气,故别录云:薤白主温中散结,疏邪通气。

八、本散专治热厥下利与专治寒逆下利辨

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阴分为热厥,然欲知四逆之寒热,必先审泻利之寒热。

柯韵伯曰: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属于阴。此则泻利下重,是阳邪下陷入阴中,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也。可知以手足厥冷为热厥,四肢厥逆为寒厥者,亦凿矣。

下利清谷为寒,当用姜、附壮元阳之本,泻利下重为热,故用白芍、枳实之酸苦涌泄以清之,更用柴胡之苦平以升散之,令阴火得以四达,而即佐以甘草之甘凉,缓其下重。

合而为散,散其实热也。

用白饮和服,中气和而四肢之阴阳自接矣。

不用芩连者,以其热在下焦不在中上也。

九、三阳传厥阴发厥合病辨

太阳厥阴,麻黄升麻汤、甘草干姜汤证也。阳明厥阴,白虎汤、大承气汤证也。此则少阳厥阴,四逆散证也。

十、本散辨证之要

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故重宣通气机而四逆可痊。

十一、本散和表解肌、疏通气血之专长

四逆散证,乃阳邪传变而入阴经,是解传经之邪,非治阴寒也。凡阳热之极,六脉细弱,语言轻微,神色懒静,有似阴证,而大便结,小便数,齿燥舌苔,其热已伏内,必发热也。若用热药则内热愈炽,用凉药则热被寒束,法惟有和表解肌,疏通气血,而里热自除,此仲景四逆散所由设也。

按:此是邪热渐深,壅遏少阴经络,故用此以宣通之。至阳气亢极,则惟有急下之法,四逆诸品何能愈之?

十二、本散内薤白三升之疑点

薤白性滑,能泄下焦阴阳气滞,然辛温太甚,荤气逼人,顿用三升而入散二钱匕,只闻薤气而不知药味矣。且加味只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疑于叔和编集之误耳。(柯韵伯)

十三、本散仿大柴胡之下法

以少阴为阴枢,故去黄芩之大寒,姜夏之辛散,加甘草以易大枣,良有深意。

十四、本证泻利下重句应移至四逆句下之说明

柯韵伯云:条中无主证,而皆是或然证,四逆下必有阙文,今以“泻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则本方乃有纲目。盖以或咳、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龙证;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证;或咳、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汤证,种种是水气为患,不发汗利水者,泻利下重故也。泻利下重又不同白头翁汤者,四逆故也。此少阴枢无主,故多或然之证,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热邪,随症加味以治或然证,此少阴气分之下剂也。所谓厥应下之者,此方是矣。

按:少阴之枢不灵多或然证,一如少阳之枢不灵多或然证也。(陆批)

十五、厥阴发厥与少阴发厥辨

少阴所主者,气厥则为寒,当纳气归肾。厥阴所主者,血厥则为虚,当温经复营,此大法也。(程效倩)

专题:四逆散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四逆散
下一章:冉雪峰·四逆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