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病证 » 痢疾

论痢疾

万泽东
万泽东

《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下迫与吐酸同言,可知其热必属肝经。仲景论下痢后重、便脓血者,详于厥阴篇中,以痢属肝经之旨。盖痢疾多发于秋季,以秋季金气旺而当令,金主收涩,而人之脏气,肝主疏泄,当夏秋之交,人多蕴有内热,则肝木乘热恣肆,当敛而不敛,肆其疏泄之力,挟热为虐,转为里急暴注之痢证;更于饮食起居之间,受有寒凉,肺金乘之,施其收涩之权,于是金木相犯,交迫于肠中,其痢证因势转剧。然痢之发生,虽由于金木相犯,实又为寒热交争之故。其治此证,大致可分为三期:

一、痢之初得,时下脓血,后重腹痛,而所下者,脓则甚稠,血则甚鲜。其脉滑实者,可治以小承气汤加白芍、甘草,以收涤肠化滞之功;其脉不实者,可治以化滞汤,即白芍、当归、山楂、莱菔子、甘草、生姜等。

二、若因失治而腹痛加剧,所下者杂以脂膜,其脉略数或稍虚者,治以燮理汤,即:生山药、白芍、金银花、牛蒡子、甘草、黄连、肉桂,以之燮理阴阳,交平寒热,预防肠中腐烂,恢复津液气化;但脉象有实热者,以燮理汤送服去皮苦参子仁,以去血热而利肠澼。

三、腹中时时切痛,后重转甚,所下者多如烂炙,杂以脂膜,是其肠中已经腐烂,可以白头翁汤加减治之,以化瘀生新,治肠中腐烂,滋其久耗之津液,固其已虚之气。

专题:痢疾
来源:《万泽东医案》
上一章:小昔·痢疾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