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经方 » 从阳明燥热…

阳明风热燥表证的治疗和预后

姚梅龄
姚梅龄

阳明风热燥表证的治疗

阳明风热燥表证的治法,关键在于轻清达表,此即体现辨阳明表证的目的所在,此外尚需兼以苦寒清润。我父亲姚荷生先生选用银翘汤加葛根、黄芩。银翘汤出自《温病条辨》中焦篇,是吴鞠通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借鉴而来,组成为:银花、连翘、竹叶、甘草、麦冬、生地。我们在此基础上加葛根、黄芩。对于阳明病风热燥化患者,出现有些口干、有些身痒是阳明的阴津不足,在此基础上营分有风热。故用麦冬、生地针对燥,用银花、连翘、竹叶针对风热。因《伤寒论》中阳明风热燥表证见但头眩,口渴,身热,汗多等是气分热,故应以葛根、黄芩为主。老先生之所以选银翘汤是为了强调伤寒和温病有共同的基础,两者均是在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疾病观的基础上,均是在中医根据病因、病机、病所的证候分类的原则上进行治疗。由此可知《伤寒论》、《温病条辨》是可以融通的书。老先生是为了伤寒、温病的统一,有意选这首方。如临床上病人燥邪明显,身上有红疹且发痒,即是营分有热,选用葛根、黄芩、甘草三味药即可,不需要用黄连。为何去黄连不用?因葛根芩连汤证是表里俱热,我们减掉黄连一味苦寒药,保证以解表为主,这是被临床验证过的。1965年我开始侍诊于老先生,他总用葛根、黄芩、甘草这三味药。我问“难道黄连不是主药吗?”他回答“黄连可以当主药。”我又问“为何去掉黄连?”他回答“因里热不重。”阳明风热燥表证用葛根、黄芩、甘草这三味药效果很好;如表里俱热则用葛根芩连汤效果好。大家注意葛根一定要重用,我们比较保守,用了10克到15克,临床上是可以多用一些的。对于葛根品种的选择,透表选用柴葛根,燥重选用粉葛根。阳明风热燥表证不可用下法,张仲景讲阳明病中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这个情况我们临床上是见识过的。我们治疗的一例红斑狼疮是阳明太阴两感,因服用劣质黄连而出现腹泻、小便难、小腹胀且略硬,这正是此处不能用下法的明证。虽然温病下不厌早,但表证不能下,这是下法的禁忌。

阳明风热燥表证的预后

接下来我们谈阳明风热燥表证的预后。一般情况下,单纯的阳明风热燥表证服药一到两剂即可痊愈。但若本证出现在内科杂病、五官科及皮肤科疾病时,需分别讨论:若是弥漫在气分的风热表证,预后很好,两天之内可见疗效;若病邪集中在经脉循行部位以及其所主的脏腑,治愈时间会长一些。例如以流黄浓涕为主症的风热鼻渊,病情可持续数年,但若医生懂得用葛根芩连汤治疗,仍可以较快治愈。我在1968年刚刚毕业工作时,用葛根芩连汤治好本院一位妇产科医生。她患鼻窦炎已三四年,鼻胀痛、鼻塞、流黄鼻涕定时而发(在下午三点到七点症状最明显),且伴身微热、微汗出。我考虑到阳明旺于申酉,开出葛根芩连汤,大概服用四五剂药痊愈。由此例可知,阳明风热可在经脉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当夹湿、夹瘀时)。阳明风热表证如未被治愈,可慢慢发展为阳明里热证,例如发展为白虎汤证,甚至发展为承气汤证。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痤疮、唇炎、舌炎、牙龈炎等多属阳明经脉风热上涌为病,可反复发作,且多伴夹杂,可夹气虚、夹瘀,有些夹湿而成为阳明风湿热证,疾病则缠绵难愈。针对阳明风热兼有其他病邪,即可在葛根芩连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味,夹湿的加扁豆花;唇炎、舌炎者可参考泻黄散配伍原理加藿香,均可收良效。

上一章:阳明风热燥表证的鉴别诊断
下一章:阳明风热燥表证可见的61种疾病及病例举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