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经方 » 从阳明燥热…

现场问答

姚梅龄
姚梅龄

主持人:姚老今天讲的理论内容是阳明表证,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预后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姚老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临床病案,体现姚老做学问的严谨。我觉得更主要的是以“阳明表证”为切入点,提示六经皆涵括八纲的内涵。姚老讲述“六经皆有八纲”这个观点非常鲜明,讲述过程中充满着激情,为什么六经辨证可列出八纲?其实不仅列出八纲,姚老在讲课里面把脏腑经络与六经、八纲都贯穿起来,这样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部非常立体、丰满的《伤寒论》,让大家受益匪浅。同时我想不管是学识方面,还是在为人方面姚老都给我们做出很好的榜样。姚老讲了去年的会诊病历,为未能将患者治愈表示惭愧、道歉。姚老是享誉全国的名医大家,这种朴实、谦虚、严谨、务实、内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非常感动。所以在这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姚梅龄教授的精彩讲座。如果我讲的有不当之处,请姚老谅解!

问:请问姚老,如何运用经方,为什么小钟称赞姚老对伤寒的研究是独门?

姚老答:对于如何运用经方这个问题,我很难给大家提出很好的意见。我父亲从1937年到1997年,用61年写了《伤寒论疾病分类纲目》,我把它叫做《证候分类纲目》。这本书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成了七本书。如《<伤寒论>症状鉴别诊断学》、《<伤寒论>串解》、《<伤寒论>难解条文》、《<伤寒论>证候分类学》、《<伤寒论>病理生理学》等等。他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给我一个忠告,那就是不要读注家,就读原文,做到前后互参、触类旁通,要与《温病条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这些著作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到临床上运用,再回过头来作思考。所以我没有读多少书,很难给出如何运用经方的意见。因为我执教《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有伤寒学派,我也确实读了几本《伤寒论》注家的书,推荐两本个人认为可读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第一本就是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这是可以带你入《伤寒论》门的书;第二本是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虽然书中某些地方胶柱鼓瑟,思维局限或者片面,但是结合临床来看,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其实可读的书有很多,只是我读的不多,因为历史上号称《伤寒论》注家有八百家,我大概读了十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局限,在此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可能不一定对。

我父亲的《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全面展示了《伤寒论》的相关证候,其中有简单的、常见的证候,也有复杂的、少见的证候。很多证候之间有演变规律,全面把握这些证候就好像分析一个疾病的全过程。很多复杂病,就是由一些简单的证候,兼夹错杂,慢慢几经相兼,慢慢发展和延伸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复杂病的证候辨为若干常证,能够牢牢掌握常证,辨析常证发生的变化,明析其变化的机理,这就接近“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知常达变”。我们“达变”要有门径,就是将病因、病机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将它们的演变细致剖析,解读这个新的病变。如果我们读《伤寒论》可以掌握变的门径,不仅能“庶可以见病知源”,更可做到“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从入门比较简洁角度来讲,《伤寒明理论》、《伤寒来苏集》两本书是很不错的选择,仅供大家参考,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

问:请问姚老,您认为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如果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那六经是手经还是足经?

答:对六经的实质,中医人一直在探讨。从朱肱开始,他提出一个“手经司令、足经司令、两经一气”的观点,这个可以简单回答六经的实质,但是帮助不大。我父亲讲六经就是经界,这个还需要进一步解释。我用一个实用的观点来回答大家,看能不能帮大家将思路理清的同时,更有实用价值。

六经实际上是中医对疾病分类的大纲,是大的着眼点。我们讲这个病是感冒,那个病是肝炎,我们讲这个病是伤寒,那个病是温病,我们讲这个病是非典……,凡此种种,这些是什么?这些是病的种类。我们讲这个是虚证,那个是实证,这个是表证,那个是里证,这些是什么?这些也是疾病分类,它无非是从某一方面来进行分类而已!我们以“非典”为例,非典是变异性冠状病毒SARS引起的鼻粘膜卡他性炎症,而卡他性炎症又被称作感冒。但西医认为变异性冠状病毒引起的鼻粘膜炎就不是感冒,为什么就不是感冒?临床上,有患者被诊断为“非典型性肺炎”,发热、流鼻涕、打喷嚏,三四天后病好了。诊断他是“非典型肺炎”,但他没有表现出肺炎,只是发热、流鼻涕、打喷嚏,很快就好了。这不是感冒吗?好像不是,因为它是由变异性冠状病毒引起的。这不是感冒吗?好像是,因为它是冠状病毒引起的鼻粘膜卡他炎。

疾病分多少种,证候分多少种,是人类通过研究以后,从某一角度进行主观分类。这就是说所有的自然科学甚至包括社会科学,它只有通过分类这一种办法来认识世界。人类认识这个繁杂的世界,必须分门别类地去认识,舍掉分类没有第二条路,这是被科学发展史证明了的。我们可以从最抽象的状态来认识,可以从混沌状态来认识,但最后结果还是要分类。中医分阴阳就是在分类,也是分纲,分成两类物质、两类功能、两类现象、两类状态。舍掉分类,人类的认识不可能前进。所以我们要分门别类,就有了各个学科,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可是,这些分得开吗?生物学里面没有化学吗?没有物理学吗?物理学里面没有数学吗?化学里面没有数学吗?事实上,分不开也得分,因为不分类我们就一种也看不清。人类的科学认识有多深、有多准、有多高、有多实用,决定于分类,决定于分类方法。当研究走到穷途的时候,就只好重新分类,产生边缘科学、交叉科学。比如在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的基础上,有了物理化学、物理气象学,这就是在重新分类。医生的作用就是要认识疾病、解决疾病产生的问题。而解决疾病产生的问题要以准确认识疾病为前提,要认识清楚疾病就必须分类。没有分类,就没有一门学科能成立,没有一门学科能前进。

张仲景的分类有六经分纲和分证候两部分,这种分类的目的是认识疾病的综合性质。张仲景的分类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呢?第一,他从脏腑以及经脉的综合体来进行分类;第二,他从脏腑经络的功能及其主宰的物质来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方法是从脏腑经络的功能性质演化出来的。

例如《素问》中讲“太阳之上,寒气主之”,还讲“太阳之上,寒气治之”。太阳生理主气是寒,何以见得?因为皮肤主闭藏,它约束人的卫气,使卫、气、阳、津、液、阴、血不外溢,它的凛冽固藏与寒的性质相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皮肤,我们的气血津液都会丢失殆尽!皮肤将人自身与外界隔开,皮肤固藏,体现寒主凝固之性,所以说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三阳之中的太阳,就包括了皮肤、营卫、太阳经脉的循行路线,也将它的生理作用、基本特征全部包括在体内,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分类。这种分类主要立足在身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及其主宰的物质的基础上,当然也与能量信息有一定关系。所以讲六经要结合六气,风、寒、火、湿、燥、暑,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分类的纲领。更何况它是两经一气,足太阳膀胱与寒水相符合,手太阳小肠禀受心之余气,是火腑,与火符合。两者合化的结果是火从水化,热从寒化,最终形成太阳本气为寒气。这样的分法是综合分类的大概念。分类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学科水平的高低,由于辨证论治是一种综合性的分类法,它是一种包含了病因、病机、病所的综合分析分类法,比西医单一的分类,例如非典的那种分类,视野更全面。中医看待感染SARS病毒的人,他生病与否,疾病轻重与否,是否会得肺炎,能否被治愈,不会认为只取决于SARS病毒,还取决于病机、病所,还取决于正气的强弱以及正邪交争的方向!我们要综合分类,这样就更全面、更客观。我们就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他作出诊断的变更;随着病人体质不同,作出具体的诊断。西医只着眼于一个点位或者一条线,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是中医着眼于物质、功能进行综合分类的优势。以上所论,其实可以用几句很简化的话来讲,但大家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给大家稍微展开讲了一下,希望对大家理解中医的分类方法及六经有所帮助。

问:“姚老,您在讲解阳明病篇的相关条文时,提到五运六气中的阳明燥金,而《伤寒论》条文中又讲“阳明居中,主土也”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两者的?”

姚:“清代舒驰远的《伤寒集注》,张锡驹的《伤寒论直解》两本书中都引用了五运六气的相关内容来解释《伤寒论》。例如阳明两经一气,大肠属燥金,而胃属湿土,湿从燥化,两经一气化为燥。

还要解释一下从化。阳明是足经司令,足阳明胃属土,它是司令,手阳明大肠经就从化,但是足阳明的气从燥化。因为阳明为阳土,所以阳明中土是燥土,而不是燥金,手阳明大肠才是燥金。我是这样认识的,不一定正确,大家可以去看张锡驹的《伤寒论直解》,里面谈的还更清楚,但是讲得有点繁杂,所以我不太推荐大家看注解,为了讲课才看一些。”我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章:阳明风热燥表证的鉴别诊断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