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67.伤寒若…

伤寒论第67条

任应秋
任应秋

【校勘】《玉函经》:“若下”下有“若发汗”三字;“脉”字上有“其”字。《脉经》《千金翼方》:作“伤寒吐下发汗后”,少一“振”字和“白”字。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千金要方》:本方名“茯苓汤”。《金匮要略》《玉函经》:白术作“三两”。《玉函经》:“三服”下有“小便即利”四字。

【句释】“心下逆满”,“心下”指胃,胃里停蓄水饮,因而病人有上逆和胀满的感觉,叫作“逆满”。“气上冲胸”,即上句“逆满”症状的形容。“头眩”,即俗所谓头眩眼花,是由蓄水的中毒而引起的脑症状。“沉紧脉”,都见于水中毒一类证候,《金匮要略》云:“膈间支饮……其脉沉紧”,“病者苦水……寸口脉沉而紧”,或者为收缩神经被刺激的反应,因为是脉管纤维收缩,而排血量又减少时,才能见到这种脉搏。“动经”,成无己解释为“外动经络”,尤在泾解释为“动其经气”,更不明确,似仍以成说较妥,因为发汗太过,血液是要受到损伤的。“振振摇”,即头重脚轻,摇摇欲坠的形容。

【串解】尤在泾云:“此伤寒邪解而饮发之证,饮停于中则满,逆于上则气冲而头眩,入于经则身振振而动摇,《金匮》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其脉沉紧’,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云:‘其人振振身动而剧者,必有伏饮’是也。发汗则动经者,无邪可发,而反动其经气,故以茯苓、白术以蠲饮气,桂枝、甘草以生阳气,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尤氏所谓的“饮”,可能是慢性胃炎的蓄水,是由饮料的潴留与胃壁所分泌的过量黏液而构成的。

【语译】伤寒病经过用催吐或泻下的治疗后,胃部出现胀满,一阵阵好像是气往上冲似的,站立起来便头眩眼花,脉搏沉紧,这种情况,根本不能用发汗的方法了,但是又错误地发了汗,以致再度损伤体力,更演变成上重下轻,站起来不稳,摇摇欲仆的现象,这时最好用苓桂术甘汤涤饮温阳。

【释方】《医宗金鉴》云:“此汤救麻黄之误汗,其邪尚在太阳,故主以桂枝,佐以甘草、苓、术,是扶阳以涤饮也。”太阳主桂枝,未免过分泥于文字,其实桂枝仍为降冲逆,桂枝甘草协合又有强心扶阳作用,白术专在利水。《金鉴》所说,仍觉模糊。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67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6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