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10.太阳病…

伤寒论第110条

任应秋
任应秋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校勘】成无己本、《仲景全书》:“凡”字作“反”。《玉函经》:“反躁”至“大热入胃”句,作“而反烧瓦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脉经》同,惟“火热”作“火气”。《脉经》:“胃中水竭,躁烦”作“胃中竭烦”。《玉函经》《脉经》:“振栗自下利者”作“振而反汗出者”;无“故”字。《脉经》:“欲小便不得”作“其人欲小便反不得,呕”;“及不多”作“及多”。

【句释】“熨”,是古代热疗法之一,《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千金要方》“熨背散”云:“乌头、细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五两,川芎一两六铢,上七味治下筛,绵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卓然而痛”,《释名》云:“卓,超卓也”,即头痛的程度,超越一般。“谷气”,即指机体产生的热,《灵枢·刺节真邪》篇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串解】成无己云:“太阳病二日,则邪在表,不当发躁,而反躁者,热气行于里也。反熨其背而发汗,大汗出,则胃中干燥,火热入胃,胃中燥热,躁烦而谵语(按:以上说明火逆之所以变坏)。至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火邪势微,阴气复生,津液得复也,故为欲解,火邪去,大汗出则愈(按:以上说明火逆好转的病机)。若从腰以下不得汗,则津液不得下通,故欲小便不得,热气上逆而反呕也。欲失溲,足下恶风者,气不得通于下而虚也,津液偏渗,令大便硬者,小便当数,经曰: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也。此以火热内燥,津液不得下通,故小便不数及不多也(按:以上说明火逆可能有的遗后证)。若火热消,津液和,则结硬之便得润,因自大便也,便已头卓然而痛者,先大便硬,则阳气不得下通,既得大便,则阳气降下,头中阳虚,故卓然而痛,谷气者,阳气也,先阳不通于下之时,足下恶风,今阳气得下,故足心热也(按:以上说明两个遗后病变的机转)。”

【语译】才患太阳病两天,便现烦躁,这是表寒里热证,应该用大青龙一类方剂,解表清里。竟不出此,而采用了熨背的热疗法,以致汗出得太多,体内缺水,里热加剧,不仅越发躁烦,更现神昏谵语。十多天以后,好容易体液逐渐得以恢复,既微微出了点汗,大便亦渐通利,这本是极良好的机转,但下半身仍然没有出汗,小便还不通畅,时或作呕,两足有冷感,大便转眼又燥结了,这说明体液既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阳气亦极不够,一直要等到体液充沛,大便完全通利,这时虽可能一度出现头痛,但两足的冷感却将因此而转暖,这才是阳气不上逆而下达的具体证明。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110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10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