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11.太阳病…

伤寒论第111条

刘渡舟
刘渡舟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误用火劫的变证及预后。

太阳中风,当用桂枝汤解肌发汗,方为治疗之顺,若误以火劫发汗,则为治疗之逆,必然变证蜂起。风为阳邪,火亦属阳,太阳中风用火劫发汗,必致阳热更盛,而使气血流溢,失其运行之常度。风火合邪,即所谓“两阳相熏灼”,其身必发黄。此之发黄与前述“风温为病……若被火者,微发黄色”之机理相同。阳热亢盛,伤于阳络,则见鼻衄;阴液不足,故小便难;火迫劫汗,不仅伤阴,而且耗气,阴阳气血俱虚竭,无血以濡润,无气以温煦,不能充肤泽毛,身体则消瘦枯燥。前句之“阳盛”者,是言其邪,此“阴阳俱虚竭”,是言其正。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阳热之邪若从汗解,谓之“热越”。此因阳热盛,阴液虚,热不得越,不能周身作汗,故但头汗出,齐颈而还。邪热不得外越,便入内攻伐,聚于中焦,脾胃气机滞塞,则腹满;影响肺气不利则微喘;炎于上则口干咽烂;下结于肠中,则不大便;久则胃热扰心,故作谵语。若病情再重,甚者至哕。哕,即呃忒或呃逆,与一般胃气不和的嗳气、噫气不同。此为胃津大亏,胃气将败之候。临床常可见到某些温热病晚期出现哕证,多是病至险境,病情垂危的表现。

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热炽盛,内乱心神,外实四肢,故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捻衣摸床,是神志昏愦之后的一种无意识的动作,即两手不自觉地反复摸弄衣床。病延至此,恶候叠见,可谓热盛阴伤已达极为严重的地步。此时若小便尚利,可知阴津尚未尽竭,化源犹存,仍有一线生机,还有救治的希望。如若小便全无,是化源已绝,则难以救治。

本条对火热之邪伤阴动血的病理变化和证候描述非常全面,而且也很逼真,实为临床经验的总结。说明《伤寒论》不仅重视阳气,而且也重视阴血。后世温病学家由此得到启发,从伤寒误用火法,认识到犹如温病误用麻桂辛温之害,又从火逆之害,认识到温热之邪最易伤阴的致病特点。因此学习本条,不要局限于火劫变证,应当扩大思维,深入理解其义。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111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1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