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37.太阳病…

伤寒论第137条

刘渡舟
刘渡舟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热实结胸兼阳明胃家实的证治。

太阳病重发汗,伤其津液,而复下之,邪热内陷入里。津伤胃燥,故五六日不大便,舌上燥而渴,又见日晡所小有潮热,此乃阳明胃家实之证。至于“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之证,一方面是言其病变范围广;另一方面是言其既有胀满疼痛的自觉症状,又有按之石硬的他觉见证;不可近者,谓其腹痛为甚,拒绝旁人近前触按,很类似现今所谓弥漫性腹膜炎的腹膜刺激征。这显系误下邪陷,邪热入里与胸腹间的痰水凝结而形成的大结胸证。因此本证属热实结胸兼阳明腑实。结胸与腑实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当从证候分析:其腹痛范围从心下至少腹,较之阳明腑实的绕脐痛为广;其腹痛性质硬满而痛不可近,较之阳明痞满而痛的病情更重。再者,其热型是“小有潮热”,犹不及阳明的壮盛之势。由此可见,本证结胸重而急,腑实轻而缓。

《经方实验录》作者曹家达对仲景学说深有研究。是书载一案:某大结胸患者,自以为阳明证,服用大承气汤,药后大便泻下,胸腹稍畅。但次日证情如故,仍觉脘腹硬痛,又以为药不胜病,复进承气数剂,元气顿伤,反无效应。后经仔细一辨,证属结胸而兼阳明,改用大陷胸汤而愈。因承气汤仅能泻下阳明之燥热,而并无驱逐水邪之能,若用于大结胸兼阳明腑实证,虽肠胃之燥热可下,但胸腹间水热之邪难除,故非其治也。而用大陷胸汤既可攻水热之结,又兼下阳明之燥,一举两得,施于本证,最为的当,更何况本证结胸证重而腑实证轻,因此大陷胸汤更是在所必用。

以上数条,都是论述大结胸的证治。所谓大结胸,是与下文的小结胸证相对而言的。临床辨大结胸,当抓住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其脉沉紧有力;二是其病证有硬满疼痛按之石硬之感,且病变范围可由胸至腹而比较广泛,程度严重,亦多兼有大便闭结。同时由于病位的不同,大结胸证又有病势偏于上、偏于中、偏于下的区别。如第139条的大陷胸丸证,“结胸者,项亦强”,是邪结在上之高位;第143条的结胸三证,“心下痛,按之石鞕”,是邪结于中;本条结胸证兼阳明,“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病变之广已下及少腹。

昔日曾治一李姓女孩,15岁,患高热,周身不适与头痛等证,五六日后,突然发生胸腹疼痛,下午发烧更甚。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并令其住院治疗。其父因经济关系,乃转请中医诊治。诊其脉紧而搏,舌苔黄厚,大便从发病至今未解,小便红赤涩少,不欲饮食,时有谵语,皮肤亢热,腹肌板硬拒按。此外感邪热内陷,同水饮相搏,为大结胸证,脉证皆符,当急下之。乃疏大黄、芒硝各6克,冬瓜子、薏米各15克,甘遂末1克(另包)。先煎大黄等药,汤成,内入芒硝火上烊化,再下甘遂末和匀,分二次服。药后约一时许,即泻下,但不甚快,又将第二服分其半与之。服后不久,大便畅行,水与大便齐下,约半痰盂,患儿脘腹疼痛顿减,随之腹肌变软,热渐退,胃纳亦开,乃令糜粥自养而愈。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137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3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