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47.伤寒五…

伤寒论第147条

胡希恕
胡希恕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这个方子我们常用,所以咱们要把它讲了。

“伤寒五六日的时候,已发汗而复下之”,太阳伤寒是没有汗,(随后的治疗)已经发过汗,而又用过泻药。五六天的时候,正是传半表半里的时候,正是由表传少阳病的时候。(治疗的时候)没详察(证候),这个(治后的症状)说明搞错了。“发汗”,当然(倘若)表不解而没有少阳病的证候,可以。但是发汗不解之后,你要好好看一看了。如果表不解(只)用桂枝汤,(而)不能吃泻药。古人也有这么个陋习。遇着病先发汗,不好了就吃泻下,先汗后泻,这都是一种成套(约定俗成的错误套路),这个错的。你得辨证啊!那么如果表没解,(而又)泻下,总要使邪热内陷。

“胸胁满微结”。胸胁满是柴胡证、少阳病。“微结”者,里也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这是我用柴胡桂姜汤的体会,各注家都没这么注。柴胡桂姜汤利于大便干。这很奇怪。有人一看又有干姜,又有桂枝,(说)这是个偏温(方药),其实(我认为)大便稍溏,用这个方药都要泻的。微结,是里头微有所结,不是结得厉害,不是像阳明病或者像结胸证结得那么凶。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已发汗而复下之”就丧失津液了,所以小便不利。同时也有气上冲的关系,导致小便也不下行。这是两种问题了:一个是津液丧失得多;一个误下(而致)有气上冲。桂枝量用得挺重,用三两。气往上冲,就诱之水上而不下,所以有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微结,里头有热,则渴。胃里头没停水,则不呕。所以我们用柴胡桂姜汤,(病机)是最清楚不过的,我常用这个方子,内里头没水,有热。

“但头汗出”,气冲于上,气往上行而不下,所以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心烦者”,心烦就是有热,往来寒热就是柴胡证。

“此为未解也”,这个病仍然还没解除,“未解也”是两个问题,一个多少还有表证,一个少阳病整个也微结。都冲着“微结”来的,“微结”是,不是整个结于里,而外边证也没解呢!所以仍然还是以柴胡为主来治疗,里头合用桂枝甘草汤,多少也解表啊。

这个方剂,我们在临床上有这种无名的低烧,你们试验试验用这个方子很好。他(患者)没有其他的表证,但是现一些柴胡证,我用这个方子治低烧治很多。(这些低烧似乎)找不出来什么原因,像肝炎有低烧用这个方子也可解除。

这个方子与小柴胡汤不同,里头不虚,不用人参;不呕,也不用半夏;但是这个方证,“渴”,所以用瓜蒌根(天花粉)、牡蛎。我们方才讲了瓜蒌根、牡蛎,解渴的力量很强。同时“微结”。瓜蒌这个药有润下的作用,尤其加上咸寒的牡蛎在一起,有通大便的作用,像大便干吃这个(瓜蒌、牡蛎),调大便;有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就是小柴胡汤证,(又见)里不虚,而不呕,渴,有的时候气上冲,有微发烧,就是有表证。这一个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都可以用的。那么其他呢?与一般的柴胡证大致相同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用得也相当重,用半斤,我们现在说就是24克了。瓜蒌根,也是用得挺多的。瓜蒌的根,就是现在说的花粉了。天药粉这个药性苦寒治消渴,本身就治渴、解热,并有缓下作用。(瓜蒌根)可是对于宽胸的作用,它不如瓜蒌实,瓜蒌实就是整个瓜蒌。看你治什么,要是祛痰宽胸,用瓜蒌不用瓜蒌根;要是祛热解渴,用瓜蒌根(天花粉)不要用瓜蒌。

这个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柴胡剂里头,慢性病用它都好。为什么呢?瓜蒌根这个药还有点儿补药(作用),有点强壮作用,咱们也是常用它所谓滋阴。人久病虚衰无力,那么,心下多少有点满,这个满有两个问题:一个有微所结,有微结;另一个气上冲。它有桂枝、甘草,它解这个(气上冲)作用。

一般人认为,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有桂枝有干姜,把桂枝看得热得不得了,其实桂枝我常用,并不那么热的,不像咱们现在这些教材说“桂枝是个大热药”,把人吓得都不敢用,其实这个药最平稳不过,不是那么热。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147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147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