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51.脉浮而…

伤寒论第151条

陈慎吾
陈慎吾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下面我们开始讲泻心汤了,开始讲痞证了。我们在前面讲了“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只讲了结胸了,还没讲痞呢,什么叫痞?就是心下这个地方堵塞。堵塞到什么程度呢?堵塞到上下不通,气结在那个地方上下不通,这叫痞。而事实上那个地方正是胃的部位,所以说“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胃素来就不十分灵活,心下有东西堵塞了,这时候再用下法就更虚了,越虚越堵塞了。那是不是全是因为误下而成呢?也不尽然,这跟结胸一样,不过原则上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如果不是因为误下他也有。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这个是里面有病了吗?里面有病了。脉浮紧是什么脉象?伤寒脉象。伤寒脉象应该怎么治?应该发汗。“而复下之”,复下是一次又一次下,头一次下的时候肠胃已经虚了。因为不应该下,应该发汗啊,肠胃已经虚了这时候他又下了,这就叫“复下之”。这时候“紧反入里”,“紧反入里”怎么讲啊?就是邪入里了,紧当寒、当水、当邪讲,就是引邪入内了。“则作痞”,就成了一种痞证了。这种痞证是什么痞呢?“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说气痞,这是有别于水热相结的结胸,结胸是水热相结“心下因硬”,痞证是气聚在这儿它不散了,跟水热相结不一样,“但气痞耳”这句话就是跟那个水热相结做区别。

你看这一条是怎么形成的?麻黄汤证、伤寒病,头一次给下了伤了胃,第二次又给下了就是“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成了痞了。这个痞是什么痞呢?邪进来了,它是气痞,没有水,也就不是水饮,不是水饮跟热相结。这一条是讲这个痞证的成因,痞证是这么形成的。

专题: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来源:《陈慎吾伤寒论讲座》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51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5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