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6.病如桂…

伤寒论第166条

陈慎吾
陈慎吾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下面我们要讲的方子叫瓜蒂散。这个治病啊一定要顺势,比如说这个人他是泻肚,这个时候我叫他吐一下行吗?那可不成;这个人想吐,我非得叫他发个汗,这个也不行。人自身有排病邪的能力,邪要在上边他就想吐;邪在下面他就想泻肚;邪在外边呢他就想出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功能。所以说要因势利导。这个吐法后世不大常用,除了中毒用吐法,还有那个喝酒喝醉了,这个时候用吐法,一吐他酒醒了,他就不难过了。

你看这一条为什么叫他吐啊?“病如桂枝证”这句话怎么讲啊?病像桂枝证,它真像桂枝证吗?他底下说了“头不疼,项不强”,那怎么会像桂枝证呢?桂枝证头痛项强,还有汗出,他这“头不疼,项不强”怎么会像桂枝证?他哪点像啊?上冲像。有上冲的现象,可是他不是外感,他“头不疼,项不强”,他不是太阳病。“寸脉微浮”,如果要是脉浮当然就是病在表了,“浮”呢我们讲了病要在胸的时候他也见浮,那个结胸病不是寸浮关沉吗?小陷胸汤证不是脉浮滑吗?那么“微”呢?见微是有东西堵塞。“胸中痞硬”,这个痞硬两个字是连着说的,这个硬就表示有东西结聚住了。“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气老往上冲,冲到哪呢?冲到咽喉、冲到嗓子这。“不得息者”,连呼吸都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此为胸有寒也”,这是胸里头有这个寒,这个寒是寒痰凝滞。“当吐之”,为什么说“当吐之”啊?因为上冲,因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

这个“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就是正气想把邪气由上头冲出来,越冲他越呼吸不了,因为邪气在那堵塞住了。可是气还是要上冲,这时候你拿药物帮助一下就能冲开了。拿什么药物呢?瓜蒂散。瓜蒂是紧靠甜瓜的那个把儿,拿下来。这个瓜蒂我的经验是越是生瓜的越好,瓜一熟了就不行了,因为生瓜那个力量全在瓜蒂上,熟瓜那个力量已经到了瓜上了,瓜蒂的力量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要用瓜蒂的时候一定要用生瓜的,不等它熟就给它掰下来,还得用当年的,隔年的不要用。所以这个药你在药铺里去买就不如自己存储一点。把这个瓜蒂存储起来压成面子,把它塞在容器里,不要叫它跑味。

瓜蒂散有两味药,一个瓜蒂,一个赤小豆。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可以利湿去热,治水肿,它也能够排痈脓、脓血。它的力量跟桔梗相似,但是不一样,桔梗是以行气为主,赤小豆是行水,它这个药很平稳,没有毒,桔梗有一点小毒。赤小豆配伍瓜蒂可以保护胃,因为呕吐很容易伤胃。

用的时候“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这怎么讲呢?这个瓜蒂跟赤小豆,两个等份,这个一两,那个也用一两,这个用一钱,那个也用一钱。“各别捣筛”,它就不是合在一块捣筛,合在一块捣筛有一个毛病,筛起来之后容易捣碎的那个就下来的多,不大容易捣碎的那个下来的就少,剩的渣滓就多了。“各别捣筛”呢,这个捣这个,那个捣那个,筛完了之后成了细末的时候你再约,约完了两个一配那是一般多。和的时候一定要和匀,要不然这边净是瓜蒂,那边净是赤小豆,那吃下去没效。“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一合香豉那就是不到一钱,就是一钱就行,用一钱。“用热汤七合”,“热汤七合”就是能够泡过来。“煮作稀糜”,就把这个赤小豆煮成稀烂,“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去了滓,和这个药面。药面用多少?一钱匕。一钱匕是多少?一钱匕是三分,最多不超过五分,三分至五分。甘遂也是这个分量,一般都是三分,最大的分量不超过五分。吃完这个药之后一定要吐了,“不吐者,少少加”。吃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假如要是吃了之后有点吐血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赶紧预备点麝香,几厘就行了,有个三五厘的麝香,吃下去之后就不吐了。因为麝香专克瓜蒂。一般瓜园子主人最怕带麝香的人走进去,一园子瓜长得挺好的,你带麝香在里面走,瓜秧就全死了。这药也有相生相克。

这个方子是《伤寒论》里吐法唯一的方子,汗法的方子很多,下法的方子也不少,温法的方子也有,吐法就这么一个瓜蒂散。

上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66条
下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6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