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66.病如桂…

伤寒论第166条

恽铁樵
恽铁樵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头” 前、“项” 前,《脉经》有” 其” 字,《千金翼》作” 头项不强痛”。喉咽,《玉函》、成本作” 咽喉”。此为胸有寒,《千金》作” 此以内有久痰”。

成无己云:病如桂枝证,为发热汗出恶风也。

方有执云:头不痛,项不强,言太阳经中无外入之风邪,以明非中风也。寸候身半以上,微浮,邪自内出也。胸中痞硬,痰涎塞膈也。气上冲咽喉者,痰涌上逆,或谓喉中声如曳锯是也。寒,以痰言。

喻嘉言云:寒者,痰也。痰饮内动,身必有汗,加以发热恶寒,全似中风,但头不痛,项不强,此非外入之风,乃内蕴之痰窒塞胸间,宜用瓜蒂散,以涌出其痰也。

周扬俊云:寒饮停蓄,阻遏胸中之阳,使卫气不能外固,故发热恶寒汗出也。

程应旄云:邪气蕴蓄于膈间,此为胸有寒也。痞硬一证,因吐下者为虚,不因吐下者为实。实邪填塞心胸,中、下二焦为之阻绝,自不得不从上焦为出路,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

丹波元简云:按:方氏诸家以寒为痰,盖瓜蒂能吐膈间之顽痰,故有此说,而不可以寒直斥为痰。程氏则为“邪”字看,极稳当矣。如钱氏单为风寒之寒,亦恐不尔。《厥阴篇》瓜蒂散条云“邪结在胸中”,又云“病在胸中”,程说有所据。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 熬黄赤小豆一分。《玉函》作” 各六铢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一钱匕,《千金翼》作” 半 钱匕”。

《医宗金鉴》云: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燥渴心烦,欲嗢嗢吐,脉数促者,此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

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此寒郁结也。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疏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汁合服者,藉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即止者,恐伤胸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谓汗、吐、下,三大法也。今人不知仲景、子和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然诸亡血、虚家,胸中气液已亏,不可轻与,特为申禁。

汪琥云:伤寒一病,吐法不可不讲。华元化云:伤寒至四日在胸,宜吐之。巢元方有执云:伤寒病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胸心填塞满闷,当吐之则愈。仲景以此条论,特出之《太阳下篇》者,以吐不宜迟,与太阳汗证相等,当于两三日间,审其证而用其法也。《条辨》以胸有寒为痰,亦通。盖胸有风寒,则其人平素饮食之积,必郁而成热,变而为痰。所以瓜蒂亦涌痰热之药也。《尚论篇》以此条证竟列入痰病中,误矣。煮作稀糜,言以汤七合,煮香豉如糜粥之烂也。方氏以稀糜为另是稀粥,大谬之极。

《古方选注》曰:瓜蒂散,乃酸苦涌泄重剂,以吐胸寒者。邪结于胸,不涉太阳表实,只以三物为散,煮作稀糜,留恋中焦以吐之,能事毕矣。瓜蒂性升,味苦而涌,豆性酸敛,味苦而泄,恐其未必即能宣越,故复以香豉汤,陈腐之性,开发实邪,定当越上而吐矣。

《外台秘要》:张文仲瓜蒂散,主伤寒胸中痞塞。瓜蒂、赤小豆各一两。上二味,捣散,白汤服一钱匕。又范汪疗伤寒及天行瓜蒂散方,同上二味,捣作散,温汤二合,服一钱匕,药下便卧。若便吐且急,忍也。候食顷不吐者,取钱匕散、二合汤和服之,便吐矣。不吐,复稍增,以吐为度。吐出青黄如菜汁者,五升以上为佳。若吐少病不除者,明日如前法复服之,可至再三,不令人虚也,药力过时不吐,服汤一升,助药力也。吐出便可食,无复余毒。若服药过多者,益饮冷水解之。“和服”之后,《活人书》有“以手指擿之”五字

《东垣试效方》曰:若有宿食而烦者,仲景以栀子大黄汤主之。气口三盛,则食伤太阴,填塞闷乱,极则心胃大疼,兀兀欲吐,得吐则已,俗呼“食迷风”是也。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宜瓜蒂散之类吐之。经云: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

《医方集解》曰:治卒中痰迷,涎潮壅盛,颠狂烦乱,人事昏沉,五痫痰壅上膈,及火气上冲,喉不得息,食填中脘,欲吐不出,量人虚实服之。吐时须令闭目,紧束肚皮,吐不止者,葱白汤解之,良久不出者,含砂糖一块,即吐。丹按:张子和不用豆豉,加人参、甘草,齑汁调下。吐不止者,用煎麝香汤,瓜苗闻麝香即死,所以立解。

《活人指掌辨疑》曰:瓜蒂,即丝瓜蒂,俗名藤萝。丹按:此说本草所不载,录以俟试验。舒氏亦云:如无甜瓜,丝瓜蒂可代。

铁樵按:气上冲咽喉,此证常遇之,乃胃不能降,肺气因以上逆之故,与痰涎塞膈无与。本论可吐、不可吐各节,文简而意义不甚明了,注家复多循文敷衍,致读者无可遵循。瓜蒂散一方,今人绝少用之者,殆以此故。今按寒饮、寒痰各说,是注家节外生枝,不可为训。本文“此为胸中有寒也”句,“寒”字可疑。例如:“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以上两条,皆属寒,而云不可吐。又“少阴证,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皆言寒不可吐,是其他无标准可言,而寒之不可吐已确。“寒”字既不得强解为热,亦不得强解为邪,直误字耳。至于气上冲胸,如桂枝白术甘草汤一条,由吐下后心下逆满而起者,气上冲咽喉。如“经脉动惕,久而成痿”一条,由于吐下后,发汗虚烦,脉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而起者,皆属虚证,非可用瓜蒂散者。然则本条所云岂非全无凭准?窃疑“胸中有寒”句,不但讹字兼有脱落。吾侪若从根本着想,则虽脱落亦尚无妨。所谓根本者,无他,即上篇所释“顺生理为治”一语是也。凡病为日浅,正气未虚,邪热内攻,胃不能容,生理起反应而呕者,皆可吐也。其要点在病须阳证,正气未虚,否则禁吐。此为鄙人历数十次经验,无一或误者。用以治婴儿之病,奏效尤捷,而无流弊。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6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