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75.风湿相…

伤寒论第175条

曹颖甫
曹颖甫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 白术各二两桂枝四两附子二枚,炮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

风湿一证,起于皮毛,失治则入肌理;肌理失治,则流关节;关节失治,则久成历节。故风湿之始病,起于中风。故第一方治,即用中风之桂枝汤,去芍药而加附子。所以加附子者,以其善走,停蓄不流之湿,得附子阳热之气,将挟之而俱动也,过此则由肌肉湿痹,脾胃之外主肌肉者,亦以阳气不通,日见停顿,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以致大便日坚。不动则津液日消,若阴干者热,譬之满渠不流,则腐秽积也。故第二方用中风之桂枝汤,于原方去芍药外,去桂枝加附子、白术,以补中而遂水,使中气得温而运行,则大便之坚者易去,湿之渍于肌理者,亦得从汗外解。其有不得汗而见郁冒者,则以营气太弱,不能与卫气并达皮毛之故,于是更加桂以济之。失此不治,乃由肌肉流入关节,于是有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之证。风中于表,故汗出;此即中风有汗之例。湿阻于里,故短气。历节之短气视此。水湿不入肠胃,则肠胃涸而小便自利;水湿混入肠胃,则肠胃滋而小便不利。不利者,湿邪壅成垢腻,若秽浊之水,积于汙下者然,有停蓄而无旁流也。恶风不欲去衣者,风胜于表也;或身微肿者,湿胜则肿也。故风湿第三方,用中风之桂枝汤,去芍药、姜、枣而加术、附,使在里之湿,悉从腠理外泄,而病已解矣。此证病笃于前,而愈病则易于前。所以然者,以其证情偏胜于表,不比身烦疼而重,小便自利者,如流寇之散而不聚,未易一鼓成擒也。要知湿为独阴无阳之类,凝涩而不动,一如懒惰之人,未易驱使,非重用善走之附子,必不能挟其所必不动者而动之。失此不治,则浸成历节矣。历节之疼痛如掣,汗出短气,不可屈伸,并与风湿同。故桂枝芍药知母汤,即本甘草附子汤而增益之。以不得屈伸,为积久成痹,异于风湿之暴病,而加芍药,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同此例。即以通营血之痹;以毛孔之痹闭而加麻黄,即以开卫阳之痹;以外风不去而加防风;以胸中有热温温欲吐,而加知母;以胃中有寒,而加生姜。要其立方本旨,实亦从桂枝汤加减,而以术、附尽逐湿之能事。盖病虽久暂不同,而其病源则一也。

上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175条
下一章:张锡驹·伤寒论第175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