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31.阳明中…

伤寒论第231条

任应秋
任应秋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校勘】成无己本、《玉函经》:“目”字上有“面”字。《脉经》:有注云:“按之气不通,一作按之不痛”。《玉函经》:“嗜卧”上有“其人”两字;“外不解”上有“其”字。

【句释】“久按之气不通”,钱潢云:“言不按已自短气,若久按之,则气愈不通,盖言其邪气充斥也。”“耳前后肿”,陆渊雷云:“即并发流行性腮腺炎,内经所谓发颐,世俗所谓痄腮也。”“刺之小差”,柯韵伯云:“刺之,是刺足阳明(按:指足三里穴),随其实而泻之。少差句,言内证俱减,但外证未解耳,非刺耳前后,其肿少差之谓也。”

【串解】方有执云:“弦,少阳;浮,太阳;大,阳明;胁下痛,少阳也;小便难,太阳之膀胱不利也;腹满,鼻干,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潮热,阳明也;时时哕,三阳俱见,而气逆甚也。耳前后肿,阳明之脉,出大迎(按:在鼻旁),循颊车,上耳前。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少阳之脉,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也。然则,三阳俱见证,而曰阳明者,以阳明居多,而任重也。”

方氏以本条为三阳俱病是正确的,但太阳病并不在“小便难”,而在中风,脉浮,不得汗等症。

【语译】患阳明中风病,脉搏浮大而弦,呼吸浅表,胸胁和腹部都胀满,甚至疼痛,如过分地按摩胸部,呼吸愈是迫促,鼻腔干燥,不出汗,整天昏睡,周身发黄疸,小便不通畅,按时发潮热,常常干哕,耳下腺肿胀,这样表里皆热的三阳合病,可以先用针刺足阳明经穴,稍稍减轻它的热势,再行解表。如已经十来天了,脉搏仍然现浮象,还可以采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的方法。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231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23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