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云:心气通于舌。一二日口中和者,君火不病而舌能知五味也。《经》云: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其背恶寒者,君火衰微而生阳不起也。当灸之以启陷下之阳,更与熟附助生阳之气于上达,人参 、 白术补中土以助火气,茯苓益心气,芍药益心血,皆所以资助君火者也。
魏子干曰:上节君火亢盛则用黄连阿胶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节君火衰微又以附子汤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世医不知少阴水火之至理,妄谓用凉药者乃传经热证,用热药者乃直中阴证,不知伤寒变迁无定,或由阳而入阴,或由阴而出阳,阴阳互换之间甚微,岂可执一而论哉,不能探本澄源而随人颦笑,真所谓侏儒观戏,良可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