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06.少阴病…

伤寒论第306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本“利”作“痢”,注云:古利无“疒”。疒,后人所加。

成无己云:阳病下利,便脓血者,协热也。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下焦不约而里寒也,与桃花汤,固下散寒。

汪琥云:此条乃少阴中寒,即成下利之证。下利便脓血,协热者多,今言少阴病下利,必脉微细,但欲寐,而复下利也。下利日久,至便脓血,乃里寒而滑脱也。

钱璜云:见少阴证而下利,为阴寒之邪在里。湿滞下焦,大肠受伤,故皮坼血滞,变为脓血,滑利下脱,故以温中固脱之桃花汤主之。

丹波元简云:按,此条证,喻氏、柯氏、魏氏、周氏、《金鉴》并为传经热邪之所致,大乖经旨,钱氏辨之详矣,见下条注。柯氏以症治疏略删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金匮》《千金翼》 “温”后无“服”字。《千金翼》“去”前有“汤成”二字。

成无己云:涩可去脱,赤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

《张志聪·伤寒宗印》:石脂,色如桃花,故名桃花汤,或曰即桃花石。

吴仪洛云:服时又必加末方寸匕,留滞以沾肠胃也。

丹波元简云:按,柯氏云:名桃花者,春和之义,非徒以色言耳。王子接云:桃花汤,非名其色也,肾脏阳虚用之,一若寒谷有阳和之致,故名。二说并凿矣。

《金匮要略》: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医方集解》:昂按,此症成氏以为寒,而吴鹤皋、王肯堂皆以为热。窃谓便脓血者,固多属热,然岂无下焦虚寒,肠胃不固,而亦便脓血者乎?若以此为传经热邪,仲景当用寒剂以彻其热,而反用石脂固涩之药,使热闭于内而不得泄,岂非关门养盗,自贻伊戚也耶?观仲景之治协热利,如甘草泻心、生姜泻心、白头翁等汤,皆用芩、连、黄柏,而治下焦虚寒下利者,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比类以观,斯可见矣。此症乃因虚以见寒,非大寒者,故不必用热药,惟用甘辛温之剂以镇固之耳。本草言石脂性温,能益气调中固下,未闻寒能损胃也。

《肘后方》:疗伤寒若下脓血者,赤石脂汤方。赤石脂二两,碎,干姜二两,切,附子一两,炮破。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脐下痛者,加当归一两,芍药二两,用水六升。

《千金方》:桃花圆,治下冷,脐下搅痛。干姜、赤石脂各十两。上二味,蜜丸如豌豆,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和剂局方》:桃花圆,治肠胃虚弱,冷气乘之,脐腹搅痛,下利纯白,或冷热相搏,赤白相杂,肠滑不禁,日夜无度。方同上,只面和为丸为异。

《千金翼》:干姜丸,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方,干姜十两,赤石脂六两,上捣筛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

《外台秘要》:崔氏疗伤寒后,赤白滞下无数,阮氏桃华汤方:赤石脂八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粳米一升;干姜四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不瘥,复作,热多则带赤,冷多则带白。

铁樵按:桃花汤之用在兜塞,兜塞云者,谓滑脱之利,肛门不能自禁者,此汤可以兜塞,准此推论,桃花汤乃治久利,非治暴利。暴利无滑脱者,便脓血,即后世所谓痢疾,如注家所言,似乎少阴便脓血,是伤寒中有此一种病候,与痢疾为两件事者,其说最是误人。钱说谓大肠受伤,皮坼血滞,更与肠穿孔无别。成注“阳症便脓血为协热,阴症便脓血为里寒,与桃花汤固下散寒”云云,亦尚与实际未能吻合。后之学者,读此等注释,总不能胸中了了,言下无疑。今就吾经验所得,径直爽快说,俾后人有所遵循,旧说当用快刀切乱麻手段,扫而空之,庶几省却无数纠葛,然犹存旧说而不废者,恐吾万一自以为是,有谬误而不自知,不废旧说,所以资比较,明是非,著书体例,自古如此也。拙说如下。

肠风便血,其血有厚有薄,有鲜红有带紫,亦有枯黑如焦炭者,凡此等皆属肠壁出血。似虽属肠壁出血,并非壁膜破裂,乃肠壁上患外疡,如鼠乳状物,其中通血管,其顶有孔,血满则放射如注,血竭则暂时闭塞,故患此者,恒数月或数十日一发。此疮以地位所在而异其病名,在肛门者曰外痔,在直肠者曰内痔,在大小肠者曰肠风,其血皆不胶黏。痢疾之为病,乃肠壁之油膜随粪而下,其原因为气不能举。气不能举,大肠、直肠皆肥肿,肛门则窒,努力迫之使下,初起粪与油膜中黏液并下,既而粪反不下,专下黏液,故肠部㽲痛而里急后重。所下色白如涕者,油膜分泌之黏液也,其有红白并下者,微丝血管中渗出之血,与黏液混合也,无论红白,皆胶黏如涕,即《伤寒论》所谓脓血也。此病初起属有余,属热属阳,白头翁最效。川连、黄柏所以解热,亦所以燥湿,秦皮所以止痛,白头翁因气下坠,举之使上升也。继而正气渐衰,则为不足,为虚,为阴寒证,为滑脱,桃花汤最效。赤石脂固涩,使不滑脱,干姜祛寒即所以止泻,粳米所以存谷气也。于此有一事当知者,滑脱之证,就今日经验言之,多胶黏黄液,色透明如玻璃,虽桃花汤可救,然既辨明为真确之阴证,当与附子并服,否则不效。又当注意其血色、呼吸、目光、脉象种种无败象者,方可救十之七八,否则不治。即无败象,既见滑脱,即是败证,亦难十全。此则与仲景所言不同。又滑脱虽略瘥,若见黑粪,其中有星星血点者,即是肠穿孔,例在不救。其有非胶黏之鲜血并下者,尤其是肠穿孔确证,虽其他现象甚好,亦死。此则为桃花汤后一步事,为《伤寒论》所未言者,皆初学所不可知者也。

专题: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来源:《伤寒论辑义按》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30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