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经解

以上四节,太阴湿痰症也。

姚球
姚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不解,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秽腐(腐秽)当去故也。

太阴脾,统血之藏。脉浮乃阳盛阴虚之症,诊(脉)缓乃脾之平脉。手足,脾主之。脾阳盛阴虚,故手足自温。以脉缓故知在太阴也。太阴为湿土,热邪传之,则湿热相蒸,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则湿热有去路,故不发黄也。七八日,病至一候也。暴烦下利,火性奔迫也。脾为土藏,生土者火,火实则脾(土)亦实。故秽腐去,而下利必自止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上半节语,即上文之言,重言之以起下文也。盖脾与胃为合,更虚更实之府。脾脉浮缓,而小便自利,则津液枯涸。至七八日,湿土成燥土而大便鞕。硬则系燥金之府,而属阳明府也。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失)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伤寒脉微涩,因伤寒未病之前,先病霍乱;霍乱后,先犯热病,故阴阳俱虚,而脉微涩也。热病一日传一经,三日三阳尽,故四五日至阴经也。入阴必利,太阴为湿土,病必自利也。本呕下利,霍乱之吐利未止也。呕利久亡津液,更犯热病,故不可治也。如四五日,传入阴经,应利而不利,其人若要大便,又不大便,而仅转矢气。矢,同屎。矢气,屁也。此因邪传入阴,热烁太阴津液,而大便燥结也。燥则归燥金,故属阳明而便硬也。十三日愈者,六日传六经,七日阴气来复,十二日六经尽复,十三日经尽而愈也。不用下剂者,太阴症也。

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者,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此节,解上文十三日之义。下利者,霍乱下利后也。太阴脾为湿土,恶湿喜燥,是其经性。霍乱下利后,即犯热病,病属燥热,故当便硬。太阴土赖火生,故能食而愈也。反不能食者,霍乱系湿症,霍乱后病热,脾犹困湿而不食也。后经中,过六日也。复过一经,十二日也。能食,脾燥能食也。故过一日当愈,十三日愈也。不愈者,脾不燥,故不属阳明经也。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伤寒四五日,传入太阴经之时也。传入阴经,故脉沉,沉主阴也。喘满者,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病不行胃之津液,胃气怨壅而上逆,故喘而满也。沉为在里,脉沉主阴经在里之病也。医发其汗,所以曰反。汗多有伤津液,故脾不润而大便难。因发汗,故曰表虚。喘满便难,故曰里实。实则(胃亦)燥热,所以久则谵语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尿(屎)脓也。

浮涩之脉,乃阴虚之诊。少阴肾为元阴之藏,太阴脾乃统血之原经。经者,常也。若少阴脉如常,则病在太阴。太阴阴虚,法当下利也。如下利脉浮大,则为阳脉,属气实而血虚。今脉浮涩,涩则不独脾阴不足,即胃气亦衰,故脉不大也。所谓少阴脉如常者,盖其脉软嫩和柔,端直而长,有时而浮,无亢厉之象,为生气搏于水经,故为如常也。假令少阴不如常,而脉滑数,滑数为热。经曰:其有数者在手。则少阴滑数,乃心火之诊。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主血,血热妄行,故知尿脓血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本太阳病,本太阳风热表症也。内未实而下之,伤其脾气,外邪内陷。因而腹满时痛者,盖太阴经入腹,阳邪烁阴,而腹满痛也。故用桂枝汤,加芍以养脾阴也。大实痛者,阳邪在内,已燥结也。加大黄,泻(燥)实以救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此方,桂枝汤加芍药三两也。桂枝汤本养营之剂,加芍,所以健脾血也。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大黄一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太阳下早,阳邪内陷,因而实痛。桂枝汤虽益血止痛,然燥实不去,痛不能止。加大黄,所以泻其燥实也。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太阴为至阴之经,若本来脉弱,其人虚寒可知。即虽病热而下利,应用大黄芍药,亦宜减之。盖脾与胃为合,脾赖胃阳乃能健运。脉弱则胃脾弱,脾气易伤也。

专题:伤寒经解
来源:《伤寒经解》
上一章:以上七节,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
下一章:以上八节,太阴热病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