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22.少阴病…

伤寒论第322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胀”字,《玉函》《脉经》《千金》及《翼》,并作“满”。

钱璜云:少阴病而至六七日,邪入已深,然少阴每多自利,而反腹胀不大便者,此少阴之邪复还阳明也。所谓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之地,故当急下,与《阳明篇》“腹满痛者急下之”无异也。以阴经之邪,而能复归阳明之腑者,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谓“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腑”之义也。然必验其舌,察其脉,有不得不下之势,方以大承气下之耳。

舒驰远云:少阴复转阳明之证,腹胀不大便者,然必兼见舌苔干燥,恶热饮冷,方为实证。

铁樵按:自三二五至此三条,均不可为训。冠以少阴阴症,而用大承气,病是少阴,药是阳明,注家虽疑之,不敢非之,曲为之说,本文又极简单,无可依据,乃依据注家之曲说,于是矛盾百出,而少阴病乃不可识矣。例如动者为阳证,静者为阴证,病至极危急之时,口不能言,脉不可见,如拙著《药盦医案》中吴小姐医案大承气证也。当时详细诊察,仅凭一“动”字用药,我因动而辨为阳证,故毅然用承气而不疑。假使病人静而不动,用承气祸不旋踵,将认此种病为少阴证乎?假使认此种病为少阴,不能不断言其定名之误,因有动为阳症一语,为前提之故。又注家皆言每条冠以少阴证三字,便有但欲寐、脉微细在内,今欲用大承气,于此等见证,则何以自解于阳明腑证?如云少阴亦有大实证,则何以自解于篇首提纲?又如《药盦医案》中嘉兴刘小姐医案,病二十余日,不能言,不能动,初与附子一钱,热增高至百零五度零六,脉数而乱,不能言动如故,继予附子三钱,热退至百零一度,其后半个月不更衣,以半硫丸下之而愈。所凭者,亦只一“静”字,其后之温下,已是滞腑之局,假使用大承气,则何堪设想矣。故鄙意少阴病而云急下之宜大承气,简直不通之论。仲景于阳明证用大承气先之以调胃,继之以小承气,转矢气者可下,否则不可下,矢燥者可下,先硬后溏者不可下,有许多审慎之表示,今于少阴证,仅云“急下之,宜大承气”,毋乃太简乎?故仅仅以阳明腑证为比例,于辞气间求之,已可知此三条之不可为训。五谷不熟,不如夷稗,读《伤寒论》而盲从注家之言,可以杀人如草,反而不如向验方《新编汤头歌诀》中讨生活者。

专题: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辑义按》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32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