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34.伤寒先…

伤寒论第334条

任应秋
任应秋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校勘】《玉函经》:“若不止”作“不止者”。

【串解】汪琥云:“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阳回变热,热邪太过,而反汗出,咽中痛者,此热伤上焦气分也。其喉为痹,痹者,闭也,此以解咽中痛甚,其喉必闭而不通。以厥阴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故也。又热邪太过,无汗而利不止,便脓血者,此热伤下焦血分也。邪热泄于下,则不干于上,故云其喉不痹。”

本条旨在说明先厥后发热,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病变情况。热盛于上,便会汗出、喉痹;热盛于下,便会无汗、便脓血。热盛于上,常器之用“桔梗汤”;热盛于下,汪琥用“黄芩汤”。先厥而后热盛,阴虚证不断地过用辛热药时,临床上往往有这等病变。

【语译】患伤寒病开初四肢厥冷、腹泻,后来逐渐转温而发热,腹泻亦同时终止了。但是由于发热的加剧,竟不断地出汗,咽喉疼痛,甚至肿痛,这是阴证转变为阳证的现象。一般的先厥后热,腹泻必会终止,如果发热不出汗,还是不断地腹泻,甚至还有便血的可能。便血是说明下部有热,热既从下泄,咽喉部便不会肿痛了。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334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3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