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来苏集

陷胸汤证

柯琴
柯琴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阳者,指外而言,形躯是也;阴者,指内而言,胸中心下是也。此指人身之外为阳、内为阴,非指阴经之阴,亦非指阴证之阴。发阴、发阳,俱指发热。结胸与痞,俱是热证。作痞不言热入者,热原发于里也。误下而热不得散,因而痞硬。不可以发阴作无热解也。若作痞,谓非热证,泻心汤,不得用芩、连、大黄矣。若栀子豉之心中懊憹,瓜蒂散之心中温温欲吐,与心下满而烦,黄连汤之胸中有热,皆是病发于阴。)

结胸,无大热,但头微汗出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大陷胸汤主之。

(上条言热入,是结胸之因,此条言水结,是结胸之本,互相发明,结胸病源。若不误下,则热不入,热不入,则水不结。若胸胁无水气,则热必入胃,而不结于胸胁矣。此因误下,热入太阳,寒水之邪,亦随热而内陷于胸胁间。水邪、热邪,结而不散,故名曰结胸。粗工不解此义,竟另列水结胸一证,由是多岐滋惑矣。不思大陷胸汤丸,仲景用甘遂、葶苈何为耶?无大热,指表言。未下时大热,下后无大热,可知大热乘虚入里矣。但头微汗者,热气上蒸也。余处无汗者,水气内结也。水结于内,则热不得散;热结于内,则水不得行。故用甘遂以直攻其水,任硝、黄以大下其热,所谓其次治六府也,又大变乎五苓、十枣等法。)

(发阴误下,非结胸,即发黄,皆因其先失于发汗,故致湿热之为变也。身无大热,但头汗出,与发黄证同。只以小便不利,知水气留于皮肤,尚为在表,仍当汗散。此以小便利,知水气结于胸胁,是为在里,故宜下解。)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前条言病因与外证,此条言脉与内证。又当于热实二字着眼,六七日中,详辨结胸,有热实,亦有寒实。太阳病误下成热实结胸,外无大热,内有大热也。太阴病误下成寒实结胸,胸下结硬,外内无热证也。沉为在里,紧则为寒,此正水结胸胁之脉。心下满痛,按之石硬,此正水结胸胁之证。然其脉其证,不异于寒实结胸。故必审其为病发于阳,误下热入所致,乃可用大陷胸汤,是谓治病必求其本耳。)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大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妄汗妄下,将转属阳明而尚未离乎太阳也。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日晡潮热,是阳明病矣。然心下者,太阳之位,小腹者,膀胱之室也。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是下后热入,水结所致,而非胃家实,故不得名为阳明病也。若复用承气下之,水结不散,其变不可胜数矣。)

专题:伤寒来苏集
来源:《伤寒来苏集》
上一章:桂枝汤证上
下一章:大陷胸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