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56.伤寒厥…

伤寒论第356条

刘渡舟
刘渡舟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解析】本条论述水停心下而致厥的证治。

伤寒见厥,有因寒、因热、因痰实结于胸中等原因,但本条的手足厥冷同时伴有心下悸动,知其致厥的原因是水饮内停之故。因水停胃中,胃阳被水寒所抑,阴来搏阳,故心下悸动。阳气被水饮阻遏,不能通达于四肢,阴阳气不相顺接,因而手足厥逆。证属水停中焦,阳被阴抑,故其治当先用茯苓甘草汤以治其水。水饮去,则胃阳布,悸动止而手足自温。若不先治其水,则水饮下渍胃肠,可导致下利的发生,即所谓“水渍入胃,必作利也”。由于下利则愈损其正气,正虚又将加重水寒之势而使病情恶化,故张仲景提出“宜先治水……却治其厥”的法则。从诸多水饮病来看,虽以阳虚为本,水饮为标,但当以水证为主时,为防再虚其阳而罹生他患,故亦当先治其标。经验证明,通过温阳化饮利水的治疗,使阳气得以振奋伸发,厥证每可得到改善或解除。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阳化水之法实寓有治本的积极作用在内。但也有注家认为:先治有形之水,后治无形之寒,其说亦可参考。上条论胸中痰实,阻遏胸阳,使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而致厥,当治以瓜蒂散吐之,实邪去,阳气达,厥逆随之而解;本条论胃中停水,阻遏中阳,使阳气不达于四末而致厥,当先治其水,后治其厥。而临床当用茯苓甘草汤,俾水邪去,阳气通,其厥也每能获愈。

茯苓甘草汤方义,在“太阳病篇”第74条已述,此不赘述。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356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35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