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66.下利脉…

伤寒论第366条

恽铁樵
恽铁樵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汪琥云:下利脉沉而迟,里寒也。所下者清谷,里寒甚也。面少赤,身微热,下焦虚寒,无根失守之火,浮于上越于表也。以少赤微热之故,其人阳气虽虚,犹能与阴寒相争,必作郁冒汗出而解。郁冒者,头目之际,郁然昏冒,乃真阳之气,能胜寒邪,里阳回而表和顺,故能解也。病患必微厥者,此指未汗出郁冒之时而言。面戴阳系下虚,此申言面少赤之故。下虚,即下焦元气虚。按:仲景虽云汗出而解,然于未解之时,当用何药?郭白云云:不解,宜通脉四逆汤。

张璐云:太阳、阳明并病,面色缘缘正赤者,为阳气怫郁,宜解其表,此下利脉沉迟,而面见少赤,身见微热,仍阴寒格阳于外,则外微热,格阳于上,则面少赤。仲景以为下虚者,谓下无其阳,而反在外在上,故云虚也。虚阳至于外越上出,危候已彰,或其人阳尚有根,或用温药,以胜阴助阳,阳得复反而与阴争,差可恃以无恐。盖阳返虽阴不能格,然阴尚盛,亦未肯降,必郁冒少顷,然后阳胜而阴出为汗,邪从外解,自不下利矣。

《伤寒绪论》云:戴阳者,面赤如微酣之状。阴证冷极,发躁面赤,脉沉细,为浮火上冲,水极似火也。凡下元虚惫之人,阳浮于上,与在表之邪相合,则为戴阳。阳已戴于头面,而不知者,更行发散,则孤阳飞越,危殆立至矣。大抵阳邪在表之怫郁,必面合赤色,而手足自温,若阴证,虚阳上泛而戴阳,面虽赤,足胫必冷,不可但见面赤,便以为热也。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36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