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川乌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川乌Chuānwū(《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本品气微,味辛辣、麻舌。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无空心者为佳。生用或制后用。

【药性】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生川乌有大毒,制川乌有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本品辛热苦燥,善于驱逐寒湿、温经止痛,为治寒湿痹痛之佳品,“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尤宜于寒邪偏盛之痹痛。治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芍药、甘草等配伍,如乌头汤(《金匮要略》);若与草乌、地龙、乳香等同用,可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如小活络丹(《和剂局方》)。

2.心腹冷痛,寒疝作痛。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常配赤石脂、干姜、花椒等,如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治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者,多与蜂蜜同煎,如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3.跌扑伤痛,麻醉止痛。本品止痛作用,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多与自然铜、乳香、地龙等同用。古方又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多以生品与生草乌并用,配伍羊踯躅、姜黄等,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或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以达局部麻醉之效,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制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生品宜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制川乌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白及、白蔹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以及乌头多糖A、B、C、D等。制川乌主含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新乌头碱(C33H45NO11)的总量应为0.050%~0.17%。

2.药理作用。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乌头碱可引起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还可增强毒毛花苷G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乌头多糖有显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注射液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不良反应。川乌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等。严重者,可致循环、呼吸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

附药:草乌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华北。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生用或制后用。本品的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相同,而毒性更强。

专题:川乌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