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蕲蛇

蕲蛇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蕲蛇Qíshé(《雷公炮炙论》)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üenther)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本品气腥,味微咸。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斑块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去头、鳞,切成寸段,生用或酒炙用;或去头,用黄酒润透后,去鳞、骨,干燥,制成蕲蛇肉用。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利,麻木拘挛者,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本品“透经络,搜风邪”,功善祛风,通经活络,故可用治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常与全蝎、蜈蚣、天南星等药配伍。

3.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痉挛抽搐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痉挛抽搐,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

4.麻风,疥癣。本品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治麻风,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用治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及脂肪类成分。蕲蛇酶等蛇毒成分为蛋白质类成分。

2.药理作用。蕲蛇有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注射液有降压作用;水提物能激活纤溶系统;醇提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炭粒廓清率。

附药:金钱白花蛇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Blyth的幼蛇干燥体。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切段用。本品药性、功效、应用、使用注意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煎服,2~5g;研粉吞服,1~1.5g。亦可浸酒服。

专题:蕲蛇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