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6.服桂枝…

伤寒论第26条

恽铁樵
恽铁樵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玉函》《脉经》“脉”前有“若”字。《千金方》作“白虎汤”。

成无己云:大汗出,脉洪大而不渴,邪气犹在表也,可更与桂枝汤。若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不解者,表里有热,不可更与桂枝汤,可与白虎人参汤,生津止渴,和表散热。

钱璜云:此因大汗出后,遂致胃中津液耗竭,阳邪乘虚入里,至大烦渴而不解。上篇之“大汗出,脉浮而微热,消渴者”及中篇之“发汗后,脉浮数烦渴”之证,皆以误汗亡阳,下焦无火,膀胱之气化不行,失其蒸腾之用,故气液不得上升而渴也。然脉浮,则其邪仍在太阳,故以五苓散主之。今大烦渴,而脉见洪大,则邪不在太阳,而已传入阳明矣。即《阳明篇》所谓“阳明脉大者”是也。故以白虎汤解胃中之烦热,加人参以补其大汗之虚,救其津液之枯渴也。

铁樵按:白虎汤或人参白虎,皆须大热而渴,烦躁汗出,脉洪大或滑者方可用。若太阳病误用此方,则胸闷泛恶干呕,面青肢冷,有如干霍乱。今之病家与医生,皆喜凉畏热。岂知用之不当,其祸惟均,附桂膏黄,杀人则一。吾所以言此,惧吾同学有中时毒者,习医未成,反自误误人也。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外台秘要》作“上 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纳诸药,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成本云:于白虎汤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丹波元简云:《外台》所载,当是仲景旧法。

《活人辨疑》:化斑汤,治赤斑,口燥烦渴,中暍。即本方。

《保命集》:人参石膏汤,治膈消。上焦烦渴,不欲多食,于本方去粳米。东垣加黄芩、杏仁。

《徐同知方》:人参白虎汤,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如伏暑作寒热未解,宜本方和五苓散同煎服。

《疹科纂要》:人参白虎汤,治麻疹化斑发疹,止渴如神。于本方去粳米,加桔梗、竹叶。

《医史》云:吕沧洲治赵氏子,病伤寒十余日,身热而人静,两手脉尽伏。俚医以为死也,弗与药。翁诊之,三部举按皆无,其舌苔滑,而两颧赤如火,语言不乱。因告之曰:此子必大发赤斑,周身如锦纹。夫脉,血之波澜也。今血为邪热所搏,淖而为斑,外见于皮肤。呼吸之气,无形可依。犹沟隧之无水,虽有风不能成波澜,斑消则脉出矣。及揭其衾,而赤斑斓然。即用白虎人参汤,化其斑,脉乃复常。继投承气下之,愈。发斑无脉,长沙所未论,翁盖以意消息耳。

铁樵按:此医案不甚中肯。因其议论全属臆说,与事实不合,可备一说,不可据为定法。斑为痧疹外之一种,伤寒、温病往往有此一种传变。自来传说,谓是血分中郁热,其说可信,因用犀角、地黄,往往取效,犀角、地黄,血分药也。然有发有不发。大多数是伤寒温病之后起证,亦有开始即斓如锦纹者,谓为误药之坏病,未为确论。然伤寒温病治之得法,传变见发斑者,千不得一,究不能明何故有斑。西医籍亦谓病源不明了,然实无有脉伏不可见者。不佞治吴甄士女公子之病,口不能言,耳不能闻者七日夜,两手无脉。以大承气汤下之,隔一日再下之,然后有脉。然则所以无脉,胃气窒耳。何得妄谓血之波澜,因斑未出,故脉不见耶?吴小姐医案,详《药盦医案》中。

上一章:陈慎吾·伤寒论第2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