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微信公众号:
明源经方ENT
小红书:明源经方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热。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张仲景
张仲景
  金匮要略第17篇33条 (17.33)
  来源:《金匮要略》
  专题:17.33、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张仲景
张仲景
  金匮要略第17篇32条 (17.32)
  来源:《金匮要略》
  专题:17.32、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张仲景
张仲景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张仲景
张仲景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张仲景
张仲景
  金匮要略第17篇25条 (17.25)
  来源:《金匮要略》
  专题:17.25、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橘皮竹茹汤方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张仲景
张仲景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橘皮汤方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张仲景
张仲景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生姜半夏汤方半夏半斤 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张仲景
张仲景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半夏干姜散方半夏 干姜各等分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张仲景
张仲景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文蛤汤方文蛤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各三两 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张仲景
张仲景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泽泻汤方 《外台》云:治消渴脉绝,胃反吐食方。有小麦一升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服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张仲景
张仲景
  金匮要略第17篇19条 (17.19)
  来源:《金匮要略》
  专题:17.19、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大黄甘草汤方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张仲景
张仲景
  金匮要略第17篇18条 (17.18)
  来源:《金匮要略》
  专题:17.18、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大半夏汤方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