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绪论

发热

张璐
张璐

发热多属表证。伤寒寒郁肌表,则腠理闭密,故翕翕发热,扪之烙手,当以脉之浮紧浮缓,证之无汗有汗,分风寒营卫施治。若汗不得出而烦躁者,营卫俱伤,阳邪内扰也,大青龙汤。若尺中无力者,此为本虚,小建中汤加减。

凡服表药三剂,汗不出,热不止者,死。然有阳微不能作汗者,可用再造散或黄芪建中加附子,血虚加芎归,始能作汗。此皆冬月发表药也。若汗下后恶寒脉弱,大便不结者,属虚,宜温补助阳为主。

寒邪传里而变热,则蒸蒸发热,此即本身中元气,为寒所郁,不得泄而化为火也。若里证具而表证未已者,大柴胡汤。表证既罢而里证已急者,三承气汤选用。

三阴经寒证,太阴、厥阴俱不发热,惟少阴病有反发热脉沉者,此非传经,乃直中少阴而仍兼太阳,故能发热也。

春分以后,虽感寒邪,皆为非时暴寒,不必拘于伤寒例治。古人治感冒诸方,如芎苏神术等皆不分三阳经药,以时属少阳风木,不独太阳寒水也。夏月汗府疏豁,偶感微寒发热,必心包先受,消暑十全证也。

感凉发热咳嗽,宜金沸草散,甚则小青龙汤。若交霜降节后,即属正伤寒矣。

其或冬时过暖,而病发热心烦咽痛,或自利者,为冬温,阳旦汤证也。

凡春时发热头疼,烦渴饮水,为伏气发温。

春夏发热,而脉大无力,为夹内伤。

发热而脉细小或虚,足胫逆冷,而阳缩入腹者,为夹阴。

发热脉沉小或短涩,而足冷阳缩,兼腹满或痛,为食郁。虽夏月不妨用姜桂,使温暖之气助其阳和,并食亦得消散。虽有表证,慎不可纯用表剂升其虚阳,亦不可过用消导引邪内犯。有食积发热,则胸胁烦热,热则颅胀,复有瘀血发热,则胁下或少腹痛不可拊。又有阴虚发热,必夜热晨凉。若疮疡初起发热,必有痛处,并不可误施汗剂。

其脉阴阳俱虚,热不止,大汗后身愈热,下利烦躁,热不止,汗下后大热,脉躁乱者,皆不可治也。

孙兆治一道士,发热汗出惊眩,身战掉欲擗地,有欲发汗者,有欲作中风治者,有欲以凉药解之者。孙曰:此太阳经欲解,肾气虚不能作汗,所以心悸目眩身战,与真武汤三服,微汗而解。

专题:伤寒绪论
来源:《伤寒绪论》
上一章:温病、风温
下一章:头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