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53.病常自…

伤寒论第53条

胡希恕
胡希恕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这就是单独一个证了,就是经常出汗的病人。“病常自汗出者”,就是常自汗出的病。咱们前面开始的时候讲的中风证,阳浮而阴弱,按到脉里面弱。那么汗出是由血管里头伤于营,他说“此为营(荣)气和”。虽然关系脉内之营,但是这个毛病在营没有什么责任,责任应该在脉外之卫,由于“卫气不共营(荣)气谐和故尔”。这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我把气、血、营、卫跟大家简略说一说。

古人是这么来看人身的体液,体液古人只能看到这么一点,古人不知道造血器官,就知道饮食入胃,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过胃消化之后,它要进血管,古人知道这个。化而为赤,古人叫作血。一进血管就是红的,古人叫作血,出于血管古人叫作气。血与气都来源于饮食,这是古人的看法。那现在的意思呢?就是我们饮食入胃了,营养成分血管给吸收了,然后输送到人的周身。拿现在话说就是营养成分,那么古人管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叫精气。精气就是养人的精真之气,人非它不能养。所以古人说得很好:这个东西不到哪儿,哪儿不行。

但是他(古人)说的还是有点问题,他说脾为胃行津液,输送到四肢百骸,不到足,足就不能行;不到手,手就不能握。古人看东西就是疏,不密。他就是概要地说,饮食入胃,在血管里头色赤为血,就是其精者;其汗者,不在血管里头,在血管外头,那叫气,古人这么看。那么气是什么样呢?与后世说的不一样,我说的这些都是《内经》上的,你们看一看就知道了,看看《灵枢·营卫生会》篇上就有。气如雾露之溉,就像下雾下露水似的,遍布人的周身,哪儿都是,甚至于润泽皮毛也都是气的作用。如雾露之溉,那就是指的津液,不过它不在血管之内,在血管外头。古人也知道这两个东西(气血)互相起作用,《内经》上也有啊,说“夺汗者亡血,夺血者亡汗”,也知道血管内外通透,知道得很(清楚),你看发汗过了,血也没有了,失血的人也没有汗,再不能发汗。

那么营卫是什么呢?说在血管里的作用,就是血的作用叫作营,营以周身嘛,也叫作荣,咱们这个书上写的是荣。那么血管外气的作用,气的作用叫作卫。所以从本体上说,就是血与气。从作用上来说,就是营与卫。

(卫气营血)其实是两个东西,不要有四个(概念),就是气血,从基础上来说就是气血,就是我们饮食水谷化合物。当然在《灵枢》上讲,也吸收天气了,所以说这个气来自上焦,血管吸收了,也得到达肺,到肺了说“受之于天”,于天,就是指天气。王冰那个注说是先天,搞到肾上去了,不对的,那在生理上也讲不通的。古人也知道气的成熟,不但有水谷化合物,也得有空气的氧气,这与现在生理讲的也没有什么大差别,但是不够细致。血管的通透作用,古人知道,但是不像西医现在搞得那么清楚,也知道它的作用,也知道它是养人的,在血管外头的气的作用叫作卫,在血管内的作用叫作营,古人是这么个看法。

营卫是相附而行的,一点也不能离开。人如果常出汗,由于卫不和,就是血管外头的气,不与脉内之营气调和,于是乎,卫自出于脉外,营而自行于脉内。卫失去营就不固,就要出汗。营失去卫也不守,也是由里头往外分泌体液,分泌津液,所以才常汗出。

归根到底毛病在哪儿呢?是在卫,而不在营,就是卫不与营协调了。古人说协调的就是血管通透作用,可没明说,说得不像现在西医解剖生理学那么仔细。这段就说明下面这些问题。

为什么常自汗出?说营气本来是没毛病的,这是外不谐,就是营气外面(的)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本来血管外头水分进血管里头,血管里头的水分也出外头了,因为我们饮食营养成分都在血管里头,必须出血管才能营养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废物也得进血管里去才能够排出,由小便排出这种液体废物。古人对这个也知道一些,不是一点不知道,但是话说得非常笼统,不够细腻——那么这就造成什么样子呢?营自行于脉中,卫自行于脉外,“自行”就不行了,不调和了。

对营卫的阴阳,古人讲得很好,说卫得有营,才能固于外;营由于卫外为固,才能守于内,(古人)没说血管通透作用,只是说这个(营卫的阴阳)来说明,但是哪个也不能离开哪个(另一个)。如果它们两个不调谐,那就坏了,非出汗不可。

这一段就这么个解释。我认为在这个地方(卫气营血)中医就应该参考解剖生理,看看那血管的通透作用,那解释得非常细腻、具体,明明这段内容说的就是这个。如果我们要对生理上的情况做更细致的了解,我们就应该看看《解剖生理学》。

桂枝汤,从这段和下段(来看)能调和营卫。不是“出汗”吗?用桂枝汤再发汗,使营卫协调就好了,桂枝汤起这个作用的。这是头一节,说是“病自汗出者”,就是常自汗出的病,这类的病用桂枝汤可以解决的,这是由于卫气不和。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53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53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