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葛根汤

葛根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擘

(二)洄溪

葛根钱半 麻黄八分 芍药钱半,酒炒 生姜三片 甘草钱半,炙 桂枝钱半 大枣三枚

二、定义

此开表逐邪之轻剂,专治风寒在表兼自利者之温清合法方也。

三、病状

(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

其症身不疼,腰与骨节不痛,不喘,不烦躁,是无内证。阳明证,汗出而恶热,今无汗而恶风,则未全入阳明,故曰太阳病。

(二)太阳病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不利

合病全在下利一症上审出。盖风邪入胃,则下利矣。两经合病下利,而曰必。必阳并于表,表实而里虚也(必,定然之词)。

凡二阳合病多利,三阳合病多汗。寒毒藏于肌肤,胃所主也,胃热不宣,气阻而饮积,辨脉法所谓晚发水停者也。合病则气并于阳,蓄饮内动,寻路而出,故利。主以葛根汤,升其清阳,则两阳之热,从皮毛而解,不治利而利自止矣。故太阳与阳明合病,必下利者,亦以此治之愈。

四、脉象

脉浮。

脉浮不紧数,是中鼓动之阳风。

五、药解

此汤以桂枝汤为主。加麻黄以攻其表实,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牵引,麻黄、生姜开玄府腠理闭塞,祛风而出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方之间,衡其轻重,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

徐洄溪云:按葛根本草治身大热,大热,乃阳明之证也。以太阳将入阳明之经,故加此药。

六、煮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二味主药,先煮。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已能发汗矣。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七、本证合病与并病之区别

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盛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成无己)。

八、本汤对举合勘之点

(一)《伤寒》原文

如上述。

(二)《金匮》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二方药剂分两皆同,但在《伤寒》,则治邪从肤表,而涉于经输者,在《金匮》则治刚痉之将成未成者,则异矣。

九、本汤兼治

(一)周身发热,发现斑点,呕吐

夫周身肌肉皆属阳明,阳明主发热不恶寒。今为外邪抑郁,壅于阳明,故发热而现斑点。呕吐者,皆邪毒上壅外出之故。葛根汤力能祛邪外出,随其邪之所向而祛之,故愈。

(二)两眼皮红肿痛甚

眼皮上下皆阳明所主。今为风热所闭,抑郁而为红肿痛甚。葛根汤力能解阳明风热,故可治而愈。

(三)两乳红肿发热

两乳乃阳明所主。今外感之邪,伏于两乳间,故见红肿痛甚。葛根汤专祛阳明之邪,故可治愈。

(四)小儿痘初现点

夫痘毒自内出外,既已现点,此刻毒邪尽在肌肉之间。肌肉属阳明,葛根汤力能宣通肌肉之邪,不使痘毒遗留于内,发透为佳,然后另行养浆之法,若已发透,即不可用此。

按:此方功用颇多,加减亦多,书中言之甚详,兹不多赘。

十、本汤忌与

此汤治表、实、里、虚者甚宜,而胃家实非所宜也。又与大青龙汤治表里俱实者异矣。

十一、本汤精义

太阳病汗不出,从阳明内陷,故用麻黄发表。葛根升津,则一汗表里双解,方重麻黄,不可畏而去之也。

专题:葛根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葛根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