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栀子十五枚,擘 黄柏二两 甘草一两,炙

(二)洄溪

栀子三钱 柏皮一钱半 甘草五分

二、定义

此内热蒸腾,湿热发外。为制清热和中之清方也。

三、病状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胃火蒸腾于经脉,黄色外见于皮肤。

张令韶曰:阳明病湿热相熏,最易发黄。

四、脉象

脉数。

五、药解

栀子治内烦,柏皮泄外热,本草柏皮散脏腑结热黄疸。甘草和中,则热解气调,而黄自退矣(然须已黄方可用)。

栀子柏皮之用,专以清热为主。

按:《医宗金鉴》云,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

柏皮,谓黄柏连皮用。

黄坤载云:黄柏清脏腑之湿热,柏皮清经络之湿热,故发热身黄用柏皮。

六、煮服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七、本证身热发黄与麻黄连轺赤小豆、茵陈蒿二汤清、汗、下三法辨

设有无汗之表,宜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陈蒿汤下之。今外无可汗之表,内无可下之里,惟有黄热,宜用栀子柏皮汤清之。同一发黄也。而清与汗下不同如此。

八、本汤与茵陈蒿汤同治阳黄之点

茵陈蒿汤,治湿热也。栀子柏皮汤,治燥热也。如苗涝则湿黄,旱则燥黄,湿则泄之,燥则润之,故二汤为治阳黄药。

九、本汤与栀子豉汤治黄之要诀

柯韵伯曰:未发黄宜栀子豉汤,已发黄宜栀子柏皮汤。

十、本汤与栀黄、茵陈蒿、大黄硝石三汤皆标见阳明而治分经腑辨

发热汗出懊,皆经证也。腹满,小便不利,皆腑证也。栀子大黄汤证,经多而腑少。茵陈蒿汤证,有腑而无经。大黄硝石汤证,经少而腑多。栀子柏皮汤证,有经而无腑(邹润安)。

十一、本汤兼治急惊

小儿口噤齿,背反张,脚挛急,卧不着席者,宜栀子柏皮汤。

急惊风者,病之热也,病之实也。宜用清法也,即泻也。故风之一动,窜入筋中则挛急,流入络脉则反张,要言之,即燥病与痉病也。

十二、本汤假形色以治病之原理

栀、柏、甘草,皆色黄而质润。栀子以治内烦,柏皮以治外热,甘气以和中气,形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神乎神矣。

专题:栀子柏皮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栀子柏皮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