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当归 桂枝去皮 芍药 细辛各三两 甘草炙 通草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二)洄溪

当归三钱 桂枝六分 白芍钱半,酒炒 细辛四分 甘草八分通草八分 大枣三枚

二、定义

此厥阴阴邪寒化之轻证。为制祛寒发表,养营平肝方之温方也。

三、本证脉症互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此四逆乃太阳传经之邪,而表犹未罢,因阳气已虚,故用和血之方以温散之也。

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也。(成注)

脉细欲绝之人,姜、附亦足以劫其阴,故不惟不轻用下,亦且不轻用温也。

成无己曰: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也。

下利脉大者,虚也,凡证虚而脉反大者,皆元气不固也。以其强下之故也。推求所以致虚之意。设脉浮革,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因而肠鸣者,肠鸣亦气不通和之故。属当归四逆汤主之。

四、药解

此方但取桂枝解外,而以当归为君者,厥阴主肝,内寄相火,为藏血之室,肝苦急,甘、枣以缓之,肝欲散,细辛以散之,通草开窍,利一身关节,芍药敛阴,防相火之逆上,仍不失辛甘发散为阳之剂也。

《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皆属于心,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先入于心,当归之苦以助心血。心苦急,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收心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大枣、甘草、通草之甘,以缓阴血。(成无己)

用桂枝汤加当归和血,细辛温散,以和表里之阳也。(徐洄溪)

五、煮服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六、本证辨识之要点

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厥阴阴邪之脉症也。然不通身肤冷,亦不躁无暂安时者,则非阳虚阴虚之比,乃阴脏厥之轻剂也。故不用姜、附等辈而用四逆汤者,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荣卫以通阳气也。

季云按:此四逆证,乃从太阳误下所致,非厥阴少阴之四逆也,故仍以桂枝汤为主。

七、本汤之疑点及辨正

柯韵伯曰:此条证为在里,当是四逆,本方加当归,如茯苓四逆之例,若反用桂枝汤攻表里,误矣。既名四逆汤,岂得无姜、附?此疑点也。然季云按桂枝汤加当归、细辛,辛通也。辛通二味,即是姜、附,当归一味,即是人参,此辨正也。

八、本汤兼治

《汉药神妙方》载:织田贯曰,余壮年西游时,于远州见付驿访古田玄道翁者,见翁之治冻疮用当归四逆汤,奏效甚速。余大有所得,别后殆三十余年,对于冻风,每用此方必见效。庚辰二月,有数寄屋町绸缎商上总屋吉兵卫妻,左足 指及中指紫黑溃烂,由踵趺上及膝,寒热烦疼,昼夜苦楚,不能寐食,一医误为脱疽之类,种种施治总不见效。予一诊知其误治,乃投以当归四逆汤,外贴破敌膏、中黄膏等,一月余而痊愈。此冻风之最重者,若平常紫斑痒痛,只用前方四五帖即可奏效,真神方也。

按:冻风亦冻疮。其分量:当归、桂枝、白芍各一钱四厘,细辛七分、大枣二十五个,甘草(炙)、通草各七分。以上七味煎汤。

九、本汤与四逆辈发厥辨脉之精义

脉微而厥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而厥者,血虚不营于四末也,宜酸甘辛药,温之润之行之,当归四逆是也。

专题:当归四逆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当归四逆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