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真武汤

真武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茯苓三两 白术二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作八片

(二)洄溪

茯苓三钱 白术钱半,炒 芍药钱半 生姜三钱 附子一钱,炒

二、定义

此水气为患。为制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兼镇摄之温方也。

徐洄溪曰:此方镇伏肾水,挽回阳气。

三、病状

(一)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表邪仍在。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下焦肾水,因心液不足,随阳而上泛,阳气泄则泛浮无依者。

汗出不解,是太阳阳微不能卫外而为固,少阴阴虚不能藏精而为守,仍发热而心下悸,可知坎阳外亡,肾水上凌心主,故头眩,身,振振欲擗地也。振振欲擗地者,形容身动之状。

成无己曰:筋惕肉,由发汗多亡阳,阳虚可见矣。《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大虚,筋肉失养,故惕然而跳然而动,治宜温经养营者以此。

成无己又曰:里虚为悸,上虚为眩,经虚为身振振摇,与真武汤主温经复阳。

徐洄溪曰:太阳病乃桂枝证。其发汗当取微似汗,则卫气泄而不伤营。若发汗太过,动其营血,大汗虽出,而卫邪反内伏,所以病仍不解。观前桂枝汤条下服法,可推而知也。

(二)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以上湿邪之症。此为有水气。水亦湿也。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此四症或有或无,方中加减法俱详。真武汤主之。

此方因发汗不如法,上焦之津液干枯,肾水上救,以此镇肾气,治逆水,不专为汗多亡阳而设。治亡阳之方,诸四逆乃正法也。

少阴病二三日,则邪气犹浅,至四五日邪气已深。肾主水,肾病不能制水,水饮停为水气。腹痛者,寒湿内甚也。四肢沉重疼痛者,寒湿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湿胜而水谷不别也。《内经》曰:湿胜则濡泄,与真武益阳气散寒湿。

季云按:上二条一主太阳之为病,一主少阴之为病。

四、脉象

脉沉弦。

五、药解

茯苓味甘平,白术味甘温,脾恶湿,腹有水气,则脾不治,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渗水缓脾,必以甘为主,故以茯苓为君,白术为臣。芍药味酸微寒,生姜味辛温。《内经》曰:湿淫所胜,佐以酸辛除湿正气,是用芍药、生姜,酸辛以佐也。附子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温经散湿。是以附子为使也。(成无己)

附:本汤附子火炮之意义

附子古用火炮,是去其毒也。或解为助附子之热,非也。唐容川曰:予四川人,知四川彰明县采制附子,必用盐腌,其腌附子之盐,食之毒人至死,并无药可解,可知附子之毒甚矣。然将腌附子之盐放于竹筒中,用火煅过则无毒,入补肾药,又温而不烈,反为良药,则是仲景炮附子,亦是去其毒也。其用生附,又是以毒追风,毒因毒用。一炮一生,有一定之理,观者可考而别之。

六、煮服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七、本汤加减法

水气内渍至于散,则所行不行,故有加减之方焉:

(一)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咳者,水寒射肺也。肺气逆者以酸收之,五味子酸而收也。肺恶寒,以辛润之。细辛、干姜辛而润也。约言之,散水寒而止饮咳也。

(二)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茯苓者,专渗泄者也。去茯苓者,以小便既利,不当更渗以竭津液也。

(三)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此即下利清谷之类,故去芍药加干姜,酸之性泄,去芍药以酸泄也,辛之性散,加干姜以散寒也,若热利,则芍药又为要味。

(四)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气上逆则呕,附子补气,生姜散气,两不相损,气则顺矣。增损之功,非大智孰能贯之。

八、本汤治水气与小青龙汤治水气辨

小青龙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湿之病也。本方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故小青龙汤治阳水,主太阳虚证。真武汤治阴水。主少阴证。

九、本汤不用五苓、小青龙二方之取义

真武汤所现诸症,皆不外乎阴寒之水,而不用五苓者,以非表热之饮也。不用小青龙者,以非表寒之寒饮也。故惟主真武温寒以制水。

十、本汤治少阴烦躁与白虎、青龙治烦躁之异同

同一烦躁也,太阳之烦躁用青龙,阳明之烦躁用白虎,少阴之烦躁用真武。故所贵乎分经者,知其异犹贵知其同也。

十一、本汤治证要点

本汤要点在:发热、小便不利而心下悸。要知小便自利,心下不悸,便非真武汤证。故降火利水,为本汤最要点。

十二、本证亡阳动与疫证淫热动辨

伤寒亡阳动,宜补土制水,如真武汤是也。疫证淫热动,宜浮火息风,如清温败毒散,去丹、桔,加菊花、胆草是也。

十三、本汤兼治

(一)青盲

(二)耳聋目盲

(三)临风流泪

(四)喉证

(五)遗精

(六)阴肿

(七)目中云障

(八)齿痛

(九)失眠

(十)盗汗

(十一)癃闭

(十二)遗溺

(十三)流注

专题:真武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真武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