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桃花汤

桃花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二)洄溪

赤石脂钱半,煅 干姜钱半,炮 粳米五钱,焙

二、定义

此脾土有寒,心经有热,热化脓血,下焦滑脱。为制崇土利水清脓之温法方也。

三、病状

(一)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寒热不调,大肠为腐,故成脓血,与下利清谷绝不同。桃花汤主之。

(二)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三)少阴病,下利脓血者,可刺。

四、脉象

脉沉细。

五、药解

此方君以体膏性涩之石脂,养脂肠以固脱,佐以味甘多液之糯米,益气以滋中,则虽下利日久,中虚液枯,未有不愈者也。其妙尤在佐干姜少许,其意不在温而在散火郁,借此以开脓血,无由而化也。

脂米补而质柔,则不犯血脉,以免动血,此药难措手处,非阅历不知。

本草赤石脂疗下利赤白。

唐容川曰:脂米极多,而用姜极少,恐其多则动血也。

六、煮服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余勿服云者,以其黏涩之性甚也。兼末服者,取其留滞收涩也。

唐容川曰:前言从治诱敌之法,只可暂用,不可久用,恐久则化热,而又动脓血也。故戒曰一服愈,余勿服,以免过剧反增变也。

七、本证便脓血辨法有三

(一)辨色

少阴里寒便脓血,色黯而不鲜,乃肾受寒湿之邪,水谷之津液为其凝泣,醖酿于肠胃之中,而为脓血。

(二)辨脉

脉必微细。

(三)辨神气与腹

神气静而腹喜就温,欲得手按之,而腹痛乃止。

八、本证便脓血是虚利非实证辨

唐容川补正曰:热化太过,奔注下利。此说非也。厥阴篇泻利后重,方是热化太过,奔迫下注也。此篇一则曰下利,再则曰下利不止,无后重之文,知是虚利非实证也。故用米以养中,姜以温中,石脂以填塞中宫。观赤石禹粮之填塞止利,便知此方亦是填塞止利矣。利止则脓血随之以止,盖脓血原是热所化,今因脾虚寒,用从治法,引少阴之热,使就归于中土,则水来生土,而不往干血脉,斯脓血亦因以止也。

九、本汤为以热药治寒痢之权舆

其状经久不愈,犹可支持,其后重腹疼,较因热亦轻。

十、本汤与刺法之要义

本汤正治在痢不止,反治在便脓血,再加刺法,则是本汤专止痢,刺法专治脓血,此等虚中实证,急难下手,故仲景亦慎之。

十一、本证下利日久与不先下利便脓血之治法

先下利日久,而后便脓血,则用本汤。若不先下利,而下利即便脓血,则可刺经穴,取泄气宜通。若刺经穴不愈,则当从事白头翁汤。设更咽干不得眠,则又须黄连阿胶汤为合法也。

附:阳证、阴证下血辨

阳证内热,则溢出鲜血。阴证内寒,则下紫黑如豚肝也。

专题:桃花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桃花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