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通俗伤寒论

增附丸方

俞根初
俞根初

枳实导滞丸

缓下食滞法。方载李明之《脾胃论》。

小枳实(五钱)  六神曲(五钱)  青子芩(三钱)  赤苓(三钱)  生晒术(三钱)  制锦纹(一两)  小川连(三钱)  泽泻(二钱)

礞石滚痰丸

峻攻痰火法。方载王隐君《养生主论》。

青礞石(一两,火硝煅研)  沉香(五钱)  川锦纹(八两,酒蒸)  青子芩(八两,酒洗)

控涎丹

峻攻痰涎法。方载《丹溪心法》。

白芥子(一两)  煨甘遂(一两)  红牙大戟(一两)  生姜汁糊丸

代抵当丸

峻攻瘀热法。方载《王氏准绳》。

生川军(四两,酒炒)  炒川甲(一两)  元明粉(一两)  归尾(一两)  光桃仁(卅枚)  蓬莪术(一两,醋炒)  紫猺桂(三钱)  细生地(一两)

当归龙荟丸

峻泻肝火法。方载丹溪《心法》。

龙胆草(一两)  当归(一两)  小川连(一两)  川黄柏(一两)  芦荟(五钱)  广木香(钱半)  青子芩(一两)  生山栀(一两)  生川军(五钱)  青黛(五钱)  麝香(五分)

椒梅丸

缓攻虫积法。方载《张氏医通》。

炒川椒(三钱)  乌梅肉(一钱)  小川连(一钱)  饴糖为丸(附方完)

雪羹合更衣丸

肝与小肠并治法。俞氏经验方。

淡海蜇(四两)  大荸荠(六个)  更衣丸(钱半,或吞服或包煎)

【秀按】雪羹之方,始见于王晋三《古方选注》。谓海蜇味咸,荸荠味甘微咸,皆性寒而质滑,有清凉内沁之妙。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以泄热止痛,捷如影响。然以予所验,功不止此。凡痰喘胸痞,呕吐胀满,便闭滞下,癥瘕疳黄等病,由于肝火为患者,皆可酌用,即宜下之证,而体虚不任硝、黄者,随证佐以枳、朴等品,每收默效。惟俞氏谓其力薄,辄佐以更衣丸,屡奏殊功。

蠲饮万灵汤

急下停饮法。俞氏经验方。

芫花(五分,酒炒)  煨甘遂(八分)  姜半夏(六钱)  浙茯苓(八钱)  大戟(一钱,酒炒)  大黑枣(十枚)  炒广皮(三钱)  鲜生姜(二钱)

【秀按】停饮为患,轻则痞满呕吐,重则腹满肢肿,甚则化胀成臌。非峻逐之,无以奏功。此方君以芫花之辛辣,轻清入肺,直从至高之分,去郁陈莝。又以甘遂、大戟之苦泄,配大枣甘而润者缓攻之,则自胸及胁腹之饮,皆从二便出矣。此仲景十枣汤之功用也。俞氏臣以二陈汤去甘草者,遵仲景痰饮以温药和之之法,佐以生姜之辛,合十枣之甘,则辛甘发散。散者散,降者降,停饮自无容留之地矣。名曰万灵,洵不愧也。

张氏济川煎

增液润肠兼调气法。俞氏经验方。方载《景岳全书》。

淡苁蓉(四钱)  淮牛膝(二钱,生)  升麻(五分,蜜炙)  油当归(三钱)  福泽泻(钱半)  枳壳(七分,蜜炙)

【秀按】大便秘一证,有热结,有气滞,有液枯。热结则诸承气为正治,固已。气滞必求其所以滞之者,而为之去其滞。如食滞则枳实导滞;痰滞则加味凉膈;瘀滞则桃仁承气;饮滞则蠲饮万灵;寒滞则厚朴七物;热滞则六磨饮子。皆足奏功。液枯多兼热结,则养荣承气为正治。若液枯而兼气滞,轻则五仁橘皮,重则张氏济川。夫济川煎,注重肝肾,以肾主二便,故君以苁蓉、牛膝,滋肾阴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当归、枳壳,一则辛润肝阴,一则苦泄肝气。妙在升麻清气以输脾,泽泻降浊气以输膀胱,佐蓉、膝以成润利之功。张景岳谓病浅虚损,而大便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方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俞氏引用,良有以也,谤之者,妄辟滋润之说,为庸医逢迎富贵之诡术,亦未免信口雌黄矣。

专题:通俗伤寒论
来源:《通俗伤寒论》
上一章:目录
下一章:方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