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金匮玉函经

重刻《金匮玉函经》序

张仲景
张仲景

吾宗怀三先生,自幼学儒,以多病废,遂笃嗜方书,壮年由上海流寓吴门,坐卧一阁,近十年所。手不释卷帙,精通诸禁方。然未尝以医自夸,所治辄效,益务实,不近名,名久大震。性高亮疏豁,无软熟态。两游京师,贵人争迎之,皆翩然谢归。出入里中,乘坏肩舆,有谒必往,切脉诊病,其可药与否,常直言以对,不为挟要欺倖。富贵人或为药所误,垂死乃相招,或投药有起势,遽以庸医间之,先生益厌苦,常谩语来者,曰:吾不能医富贵人也。儒门单户,有急相告,即毒热严冻,随早晚必赴,愈,不计其所酬薄厚。其学长于仲景,尝谓纲要精微,实轩岐之继别,而自晋唐以还,名家撰论,悉衍其绪,故读《伤寒论》及《要略》,不但诵数,悉能心知其意。惟恨未见《金匮玉函经》,市中见杜光庭所撰,书标题恰同,喜极购归,既启乃知非是,于是求之益亟。义门何先生知先生最深,得宋抄本授之,穷日夜校阅,即有脱误,以他书是正,历三四寒温,而后可句。寻考本序,为宋馆阁秘本,元明以来,相沿以《要略》为此经,虽丹溪之精通,安道之淹贯,盖皆未见。先生于是刻而传之,间尝语余,黄岐之经义深以远,仲景之书理切而要,不深其书,而求以通经,如讨源而未有楫也。然年久散失,晦蚀于诸家之说多矣。故吾读是书,自成无己外,注凡七十有二家,皆庋而不观,惧文多而益昧其经尔。今吾刻是,幸其久未见,不为注所厐,学者潜心刻意庶几得之,虽然,其间条绪同于《伤寒论》者几什之七,惧或者之,又略而弗观,不知发凡起例,仲景别有精义存焉,读《论》与《略》者不可阙也。余曰:经籍之显晦存乎其人,仲景悯宗人之彫丧,拯后世之夭横,其利薄矣。是经不绝如线,而今章之,其用心既与古密契,来者难诬其宝,而传之决也,则仲景一家之书,自此大召昭矣。

丙申长至后长洲弟汝楫书

《汉书·艺文志》载,成帝之世,诏李柱国校方技,刘氏《七略》,有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其存于今,独《黄帝内经》而已,《素问》、《难经》、《本草》之属,皆见于郑荀经薄王阮志录要之最为古,书比于六经,继出者,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西晋王叔和撰次《玉函经》,二书实相表里,评病处方,具有条理,各诣其极,乃方技中之《论语》、《孟子》,不得其门者,末由语于生生也。《隋书·经籍志》与唐宋《艺文志》卷目时有不同,然行于世者,独出宋治平间,三馆校定,可以据信。吾友陈先生怀三,研精覃思,于张王二书有年所矣。遇疾危急,群疑共却,必予全济,于是同术惊诧,目为神奇。不知惟能熟复古贤方剂,视证所宜,不肯妄行胸臆,以人之寄命为戏剧尔。以书考之,一一可覆也。先生深闵其道之暗昧,务思援古正今,谓《伤寒论》世多有,而《金匮玉函经》几无传,乃从藏书家访求善本,与箧中本再三勘校,重开以通流之。盖仁人之用心也博与爱,其禁而戒勿泄者殊绝矣。昔东垣李明之著《伤寒会要》书,遗山元裕之为之作序。余无遗山之文辞,而此书为医学之《论语》、《孟子》,其已试之效,亦不假予言而始张,特重先生之用心,可与进于孔孟之道也。辄书其后,盖先生本儒者云。

康熙丁酉正月义门何焯

专题:金匮玉函经
来源:《金匮玉函经》
上一章:重刻张仲景《金匮玉函经》序
下一章:校正《金匮玉函经》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