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浅注…

栀子厚朴汤方

唐宗海
唐宗海

栀子(十四枚,擘)  厚朴(四两,炙)  枳实(四枚,水浸去瓤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柯韵伯曰:心烦则难卧,腹满则难起,起卧不安是心移热于胃,与反覆颠倒之虚烦不同。栀子治烦,枳朴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剂也。

伤寒(中有栀子证,)医(者不知用栀子汤,反)以丸药大下之,(则丸缓留于中而陷于脾矣。)身热不去,(此太阴脾土本藏之热,发于形身也。)微烦者,(以脾为至阴,内居中土,上焦之阳不得内归于中土也。此热在上而寒在中,以)栀子干姜汤主之。

此一节言下后脾气虚寒,栀子又宜配以干姜以温脾也。男蔚按:栀子性寒,干姜性热,二者相反,何以同用之。而不知心病而烦,非栀子不能清之,脾病生寒,非干姜不能温之,有是病则用是药,有何不可。且豆豉合栀子,坎离交姤之义也,干姜合栀子,火土相生之义也。

正曰:身热不去,是伤寒原有之证,故但曰不去,非因下后伤脾而身始热也。微烦亦非因下所致,是因热不去而烦也。《浅注》以为是太阴脾土之热发于形身,只因强就干姜之性而误注也。不知干姜是治大下之后利尚未止,故急以姜温脾,与烦热原两歧,故用药有寒热之异,解者幸勿扯杂。观下文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栀子汤,则此方用干姜正是大下微溏泻,故用干姜救之。而仍不废栀子者,以原有身热微烦之证,其泻特暂时病,故用干姜足矣,不似下节之旧微溏也。而热烦仍其原有之证,故仍用栀子寒热并用,较量极精。

专题:伤寒论浅注补正
来源:《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下一章:栀子干姜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