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浅注…

通脉四逆汤方

唐宗海
唐宗海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大者,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渐而出者愈,非若暴出者之自无而忽有,既有而仍无,如灯火之回焰也。面赤色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参各家说:(阳气不能运行,宜四逆汤;元阳虚甚,宜附子汤;阴盛于下,格阳于上,宜白通汤;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宜通脉四逆汤。盖以生气既离,亡在顷刻,若以柔缓之甘草为君,岂能疾呼散阳而使返耶,故借用干姜而仍不减甘草者,恐散涣之余,不能当姜、附之猛,还借甘草以收全功也。若面赤者,虚阳上泛也,加葱白引阳气以下行腹中;痛者,脾络不和也,去葱,加芍药以通脾络;呕者,胃气逆也,加生姜以宣逆气;咽痛者,少阴循经上逆也,去芍药之苦泄,加桔梗之开提;利止脉不出者,谷气内虚,脉无所禀而生,去桔梗,加人参以生脉。)

(四肢为诸阳之本,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者。)少阴病,(枢机不利,不能转阳气以达于手足,以致)四(肢厥)逆,(医者宜认定四逆为主证,而枢机无主,随见或然之证,亦以互参。)其人(于四逆见证中,)或(病涉于肺而)咳,或(涉于心而)悸,或(涉于府而)小便不利,或(标寒病于内而)腹中痛,或(本气郁于下而)泄利下重者,(统以)四逆散主之。

此言少阴四逆亦有里热而致也。或咳,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龙证;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证;或咳,或利,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证。种种是水气为患,肾为水脏,水性无定,变证处实不离其本相。愚按:少阳为阳枢,小柴胡汤为转阳枢之专方;少阴为阴枢,此散为转阴枢之专方。学者于二方细细体会,并于两方加减处细细寻绎,知其异并知其同,知其同中之异,并知其异中之同,则于本经治法,思过半矣。

正曰:此散为少阴阴枢之专方,其说非也。少阴为枢,不重在出入也。且此数节皆主四逆立论,盖四逆是少阴之主证,或内寒四逆,为通脉、真武等方;或外郁而四逆,则此方也,与小柴胡意正相近,特因辨四逆而列此一条,何得指为少阴阴枢之专方哉。

专题:伤寒论浅注补正
来源:《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下一章:四逆散方
目录